第12部分(2 / 4)

小說:周瑜 作者:雨霖鈴

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誰說沒有戰衣?我與你同穿一件戰袍。大王興師保邊疆,修造我的槍與矛,和你同仇敵愾士氣高。就是這樣的一首戰曲,與秦箏的激越悲愴而又酷似兵爭之象的急促渾厚相協調,成為歷來激勵軍中將士士氣的戰歌。

然而那時杜夔聽到的這首《無衣》,卻是另外一種輕柔的曲風。那婉柔聲中透著一股柔韌的肅殺之氣。恍如叮咚流淌的溪水隱隱中有種水滴石穿的凜冽。

杜夔閉上眼睛,只聽那樂聲便猜到是犀玉瑤琴的琴聲。然而那琴聲中,不再止於像以前秦箏《無衣》那樣只感受到出征將士的豪情。而是在這個之外,竟然還能感受到整個國家中婦孺老少的空前高漲士氣。舉國皆兵同仇敵愾赳赳國民共赴國難,那種戰國的大爭氣息竟然被這樣一首不同風格的曲子演繹得淋漓盡致。

杜夔內心不覺被震撼到了,他迫不及待地對周異說,無論如何一定要給他機會,讓他可以指導下週瑜。否則,這種奇才他這輩子可能再也遇不到了。

於是,杜夔成為了周瑜的師傅。

第二十二章 叶音之樂【2】

杜夔是東漢末年漢王朝的雅樂郎,是當時全天下最棒的樂師。人們談到他時,總會提到他擅長鐘律,聰敏過人,絲竹八音無所不能,是個音樂方面的全才。

那次杜夔教導過周瑜後,對周異評價周瑜說:“公瑾之才,有中出新。他能不拘泥於常理,常以自己獨特的見解感受融入樂音之中,賦予了音樂更多的人性,活力以及創新。這樣的奇才,實屬難能可貴。”

當聽到杜夔如此評價周瑜時,周異感覺比自己當了皇帝更高興百倍。於是,在他的懇請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杜夔成為了周瑜的專職樂師。那時候朝廷已經開始出現內憂外患,杜夔被解職賦閒在家,於是正樂得擔當周瑜的音樂老師。

有一次,周瑜將伯牙那首成名的《高山流水》用古琴彈完。杜夔正在庭院的秋風下閉目養神。

“師傅師傅。”小周瑜放下琴,來到了杜夔身邊。“這首曲子我彈得怎麼樣?”他小小年紀,卻自信到幾近自負。他臉上綻開著笑容等著杜夔的品評。

“好——”杜夔依然閉著眼一臉安詳。“伯牙在世,想來也不過爾爾。”

周瑜要偷笑了,他感到有些飄飄然,一絲驕傲的微笑懸掛在嘴上。伯牙哇,師傅竟然拿伯牙和他相比。這伯牙可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琴師。不但琴彈得厲害,作曲也帥到嗒嗒的(流口水的聲音)。周瑜記得曾經讀過荀子的《勸學》,裡面講到伯牙時說‘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意思說伯牙在彈琴的時候,連馬兒也會配合著曲調鳴叫。可見伯牙琴藝若此。然而杜夔卻說伯牙的琴技跟周瑜的相比也不過如此。這怎麼能不讓他感到興奮呢。

一陣秋風拂過周瑜的臉頰。長髮引領著微風輕飄。一隻飛蝶舞過杜夔的身前,周瑜看到他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倏然睜開了眼睛。

杜夔伸出了手掌,恰好一片未黃透的秋葉頹廢地跌落在他的手上,他用拇指和食指按著秋葉的根部轉了轉。

“音樂之妙,在於到達一定的境界,悟懂人的一切行為其實都與自然息息相關之後。此時,即使是一片樹葉,也將是最精妙的樂器。”杜夔意味深長地說。

在周瑜還沒來得及領悟杜夔的話時,只見杜夔將那片樹葉湊近嘴邊,嘴唇含著葉邊,像吹奏橫笛一樣吹起……

周瑜愣怔了。

(葉子也是樂器麼?)

仔細聽去,似乎有種奇特的聲響在破空而出。周瑜能感受到,那是由幾個簡單的樂音組成的曲子。

(可是,真的只是這麼簡單麼。這曲子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呀……)

周瑜閉起了眼睛更加專注地聆聽著,他感到四周的樂音漸漸多了起來。不再止於葉子發出的幾個簡約的聲音。細聽中,秋風,鳥鳴,流水,蟲叫,樹枝搖擺,雲開雲合。彷彿自然中所有的東西都被賦予了生命的靈性以及音樂的律動。所有的自然之聲都在相互配合。一曲無與倫比的天籟倏然間幻化成一幕幕場景,在周瑜的腦海裡交織成一個奇妙的故事。

……

紅日西下,渲染著纏綿的曖昧。

青巾束髮的年輕男子,用左手輕撫著美麗少女的長髮。

兩隻青鳥追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