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的老先生一邊吟詩,一邊還搖頭擺腦的緣故,他覺得詩歌裡邊的這種情意,配合著詩歌的音律和節奏,他覺得這樣才能夠配合,才能夠表現出來。所以說,搖盪性情,形諸舞詠,他不但有詩,他還有詠,不但有詠,他還有舞。這是詩歌的感發的緣起,其實《詩品》序裡邊講到詩歌的緣起。除了前面這幾句以外,它接下來還說了,是什麼使你感動?你要寫詩呢,除了外在的物象,這是外在的,外在的一些個形象,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草木鳥獸,何嘗沒有生命呢?我們不是說人為萬物之靈,是與草木鳥獸是不同的,可是有生命這一點,這是共同的,有一種生命的共感。所以,南宋一個最有名的豪放派的詞人,辛棄疾寫過兩首詞,他說一鬆一竹是真朋友,每一棵松樹,每一根竹子真是讓我感覺到是像我的朋友一樣;一鬆一竹是真朋友,山鳥山花是好弟兄,山上的每一個會啼的鳥,山上每一朵開放的花,山鳥山花都是我的最好的兄弟;一鬆一竹是真朋友,那山鳥山花是好弟兄。你說學古典詩歌有什麼用,我先不說古典詩歌在我的憂患苦難的生活之中,給我的力量,就算對於環保來說。你如果知道,一鬆一竹是真朋友,山鳥山花是好弟兄,你怎麼忍心踐踏草地,戕害那些個植物和動物。所以學古典詩歌的無用之為用,其可貴之處,正在與此,我是說有一種生命的共感。
所以,人才會對於外物的花開花落,草長鶯啼,都引起你一種生命的共感。可是一個人,你如果對於這個跟你不同類的生物,都有這種生命的共感,難道你不對跟你一樣的人類,有共同的共感嗎?所以孔子就說過,孔子說:鳥獸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孔子說,鳥獸縱然是有生命的,我們也關愛它們,但是它不是你的一個同類,你不能跟鳥獸同居,共同地過野人的生活,你辦不到,所以鳥獸不可與同群,這個大家都可以懂得我的意思。所以孔子就說,說人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一個人你不跟這個人類,斯人就是我們,所有的這些同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你不跟這個人類,斯人之徒,就是人類這一群人,“與”跟他們生活在一起,而誰與,誰與就是與誰。那麼你跟什麼在一起,你跟河馬生活在一起嗎,你跟飛鳥生活在一起嗎,所以人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所以感動你的,就除去外在的鳥獸,草木以外,更使你感動的是什麼?剛才我們說,那是物象,物象說的是外物。除了這個以外更使你感動的,是人世的事象,人世之間的種種悲歡離合,死生憂患這些個東西,不是更使你感動的麼。所以《詩品》序,在說了“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他後面就還有一段,他說所以,是“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所以你有好的聚會,就寄詩,就把你的感情寄託在詩裡邊,表現你在嘉會之中的那種跟朋友的親近的感覺,嘉會你就寄詩以親,離群你跟你親近的人分別了,你就寄託在詩裡邊,來表現你的哀怨。所以你知道,杜甫跟李白兩個最偉大的詩人,當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知道杜甫寫了兩句詩,說什麼,說是“乞歸憂詔許,遇我夙心親”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什麼時候相見的,李白比杜甫大11歲,他們是在天寶三年的時候見面的。那個時候,李白名滿天下,李白自己是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們都紛紛去趕那些個科考,我李白就不去參加你們那些個的科考,我要等到天子皇帝請我去,我才去呢。李白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果然唐玄宗就請他到了長安,不但請他到了長安,根據歷史上記載,說“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讓他做翰林院的待昭,天子對他的寵譽,不可謂不深了,天子這麼欣賞他的才華,可是,李太白就乞歸,乞就是乞丐的乞,就是他請求說歸,我要回去了,我不在你這裡做官了。歸就是說我要離開朝廷的,我要歸隱,走了,皇帝對他這麼好,他幹嘛要乞歸了。你知道這就是你們現在常常唱的,最有名的李白的幾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清平樂》三首,是什麼時候寫的,唐明皇,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花,說有這麼美麗的妃子,有這麼美麗的牡丹,我們不能夠唱那世俗的俗曲,把那個大天才,他不在翰林那兒待昭了嗎?把他叫來,給我們做幾首新的歌曲,所以李白寫“雲想衣裳花想容”。當然了,李太白的抱負,中國所有的讀書人,在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你不讀書則已,你一讀書,你就只有惟一的一條出路,因為你讀了書以後,你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不能下田去耕地,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你就是透過考試,而出來做官,而做官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修齊治平,修身齊家”,你是要治國平天下。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