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小說:遠古那些事兒 作者:白寒

這一年,從春到夏,沒下一滴雨,周圍氏族吃光了所有的存糧,打完了附近山上所有的獵物,甚至開始易子而食,但方圓百里仍是晴空萬里,沒有一點下雨的跡象。人們不再祭送子娘娘,而是忙於祭天祈雨。他們曬死了一個又一個女巫,也不見效,只得聽任氏族的人們一個個死去。很快,還能走得動道的人都逃荒去了,整族整族的人因此消失。娘娘廟卻由於那群綿羊得以倖免。妹妹無法再拒絕姐姐的請求,開始一隻一隻地殺掉那些羊,用以果腹。但每殺一隻羊,姐妹倆都要留下一個羊頭,放在送子娘娘的祭壇上,以此祈求送子娘娘的保佑。

當羊只殺完後,本來用作祭品的羊頭就成了姐妹倆最後的“救命稻草”。可是,因為天熱,有的羊頭已經腐爛變質,姐妹倆吃了後都出現了腹洩的症狀,妹妹躺了幾天也就恢復了,但姐姐卻一病不起。儘管妹妹採來了幾種草藥,給姐姐吃了後仍無效果,只能眼睜睜看著姐姐一命嗚呼。

火葬了姐姐之後,妹妹本想出島去逃荒,但卻找不到一隻船,自己又不會游泳,只好聽天由命,坐以待斃。

當妹妹吃完了最後一個羊頭,就靜靜地合衣躺在草堆上,等待死神的降臨。開始幾天意識還清醒,以後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妹妹感覺有一線甘甜的泉水流入了自己乾涸的心田,慢慢地流遍全身,四肢也像破土而出的禾苗一樣,逐漸伸展開來。她的那雙枯澀的眼睛也漸漸溼潤,像蓓蕾一樣,緩緩張開,眼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費了很大勁,她才把目光聚焦,看清楚那張面孔,原來是那個獵手。

獵手見她醒來,臉上露出了笑容。

妹妹吃力地問:“怎麼。。。。。。是你?”

獵手回答:“旱災過去了,我又回來了。”

妹妹問:“其他人呢?”

獵手回答:“都留在外面了。”

妹妹又問:“你為什麼不留下?”

獵手回答:“我,忘不了你。”

妹妹笑了一下,又疲倦地閉上了眼睛。

後來,妹妹女戚與獵手一起離開了小島,但卻沒有離開那片寒荒的土地。為了紀念那群羊為女戚做出的犧牲,女戚改名羊女,獵手改名羊兒,被她和獵手的後代寫成了“姜”字和“羌”字。他們的後代們便成了最早的羌族。。 最好的txt下載網

童謠

這樁冤案發生的時間是在西周宣王朝的時候。冤案的製造者是周宣王。受害者是一對以製造弓箭為生的夫婦,因為是平民,所以有名沒字也沒姓、氏(那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和字),而因為史官的疏漏,連名也沒有記錄下來,也許是史官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記錄他們的名。這樁冤案至今尚未得到*昭雪。而發現這是樁冤案的是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79級的一名學生。他在大三時專就這樁冤案寫過一篇論文,題目是《“厭弧箕菔”考》,參加了每年一次的“五四”科學討論會,凡出席過歷史系分會場討論的老師和同學都可以作證。他透過童謠、傳說、史籍、詩經和金文等資料證實了這是樁冤案,但因為論文至今沒有得到發表,所以讀者無法查閱原文,只能透過閱讀我的這篇小說,間接地瞭解這樁冤案的細節。而這樁冤案是由一首當時的童謠引起的,所以我們就從這首童謠說起。

利用謠諺傳播政治預言,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特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圖書館或中國書店找一本《古謠諺》看一看,就會知道此言不虛。

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說:“宣王之時童女謠曰:‘厭弧箕菔,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

從註解中我們知道,厭即山桑,弧即弓,箕是一種草,菔是箭袋。這首童謠表面上的意思是說,桑弓箭袋是滅亡周國的不祥之物。您想啊,這麼重要的一個預言,當然會引起周宣王的高度重視,他一聽說了這首童謠,想都沒想,當即下令立刻找到製造這兩種不祥之物的人,把他們殺掉,以絕後患。也正因為周宣王想都沒想,所以才造成了這樁冤案。如果他當時稍微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滅亡周國的不祥之物偏偏是山桑而不是別的桑木製造的弓,偏偏是箕草而不是別的草編成的箭袋,就會明白其實這首童謠很可能是運用了最常見的諧音法,他真正應該做的是找出“厭弧”和“箕菔”到底諧的是什麼音,指的是什麼人,然後找到這樣的人,再把他們殺掉也不遲啊!

但是,周宣王果真傻到了“想都沒想”的地步嗎?還是另有隱情?那篇論文的作者顯然選擇了後一種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