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巔,白雪皚皚,壁立千仞,山勢險峻,奇峰林立,綿延百里。WenXueMi。com古木蒼松身披銀鎧傲立在這無垠的雪海山巔,平日只見山間雲霧繚繞,仙氣升騰,偶有鷹嘯擊穿雲霧,迴盪在這茫茫雲海,這景色當真是天下聞名。
華山景色固美,但令其聞名遐邇的更有“純陽道觀”在此依山造殿,鑿壁成像。仰觀天風流雲,俯臨萬丈奇觀。
觀內的院、亭、樓、閣皆依山勢而建,周圍環境清幽,古樹蔥籠,怪石嶙響,其間有傲竹寒梅零星點綴在這宏偉大殿之間。
李唐以道教立國,這純陽道觀乃“純陽子”呂洞賓所建。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8年),唐太宗李世民降世在他們回太原的路上。剛到太原,便有一道人拜訪,說這嬰兒將來必救世濟民,遂取名“世民”。爾後,道人又贈予李淵一書,名為:《開元典論》。李世民從書中逐漸悟出了開國之道,便是這一書,給予李世民打江山很大的幫助。
可惜的是,《開元典論》大部分內容講的是如何打江山,治國方面卻談之甚少。但照那道人所說,這世間必還有一部講治國之道的寶典,道長留詩曰這部寶典必出“純陽”。於是太宗登基後派人四處尋找叫純陽的地方或人,終無果。後來的君主皇子都已忘卻此事,唯有一人卻注意到這一伏筆,那便是皇子李隆基。李隆基當時只有十五歲,正是武后當權,皇子們提心吊膽,只能乖乖待在宮裡讀書,李隆基卻暗下決心要把這一典論找到,於是偷偷派親信四處打聽。
在一個意外中,李隆基查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有一進士中榜後卻立刻辭官,他名呂洞賓,號純陽子。李隆基隱隱感覺到此人便是詩中所提的“純陽”,便讓人四處尋找這純陽子。奇怪的是這純陽子卻自己飄然上門了,給李隆基送來一本《大統典論》,講的全是治國之道。
但好景不長,李隆基獲悉,武則天手下一密探狀告李隆基欲反武后。武則天不假思索,立刻派她最信任的神策軍侍從暗中處決李隆基,但那侍從卻反過來被李隆基和純陽子殺死。李隆基知道瞞不過去,便主動負荊請罪,並在眾大臣面前獻上《大統典論》,慷慨陳詞道:自己正要獻上《大統典論》,半夜卻有人來盜,不得已殺之,後才發現是神策的人。武則天無計可施,此事便不再追究。
這武則天本來就好拜佛主、神仙,見到純陽子肯定不會放過,便要他為自己祈福。純陽子也不推辭,遂為武后(實則為大唐江山)祭天,又留在宮中講道兩日,武則天非常滿意純陽子,對他大大嘉賞。李隆基趁此機會向武則天提議:為純陽子在京城附近建座道觀,好天天為皇室祈福,以後皇上或者後宮去進奉時也會更方便;而且純陽子是得道高人,若不好好對待,實是朝廷的損失。年老的武后沒有考慮過多,只盼自己延年益壽,焉有不允之理?呂純陽對於這些宮廷鬥爭倒也不排斥,欣然答應。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呂洞賓在朝廷支援下,於華山建立純陽觀。
呂洞賓共收了六個弟子,分別是:
靜虛真人——謝雲流
玉虛真人——李忘生
金虛真人——卓鳳鳴
清虛真人——於睿
靈虛真人——上官博玉
紫虛真人——祁進
其中“謝雲流”和“李忘生”是純陽還未建成便跟著呂洞賓修道了,兩人跟著師傅做了很多事情,所以三人感情很深。景龍元年六月(公元710年),唐中宗去世,韋后臨朝,立子重茂為帝。睿宗之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圍殺韋后及安樂公主,逼重茂遜位,擁立睿宗。很不幸的是,謝雲流與李重茂乃是摯友,因而謝雲流也被認為是韋氏餘黨。因謝雲流的武功早已遠超同輩同門師兄,於是宮中徑直向純陽教頒下詔書,令之擒拿謝雲流。
呂洞賓雖然知道徒弟所為,但畢竟疼如骨肉,怎麼忍心將謝雲流交出去,但朝廷要人又不能不給。呂洞賓找來李忘生,二人商議如何既保住謝雲流,又不致與朝廷衝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讓謝雲流出去躲躲,至於朝廷則由呂洞賓自己進京面聖獨自承擔此事,只求放過純陽弟子。李忘生捨不得師傅,忍不住責怪大師兄。呂洞賓只說:“事已至此,總要有人承擔,可不能為了(我)一個人,讓純陽眾多弟子受苦……”謝雲流在門外恰好聽到師傅和師弟最後的這番對話,以為師傅要將自己交給朝廷,轉身就走。呂洞賓聞聲追出,謝雲流更是施展輕功要擺脫師傅,呂洞賓知其誤會,急忙趕上,謝雲流只當師傅要抓自己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