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在指揮所門口迎接葉首志的到來。相互問候之後,葉首志又把軍部可能北移的問題叫大家討論了一次,要求做好充分準備。馬雲飛彙報說,黃子山地區梯田密佈,物產豐富,糧食基本能夠自給,只要秋後大量儲糧,種好蔬菜,可以維持部隊一年需要。
第二天,葉首志和馬雲飛帶領七連開赴十里外的西坑,仔細檢視了周圍地形。這裡人跡罕至,環境隱蔽,又是四條河流的發源地:湧溪河向西流經榔橋;涇川河向北通向涇縣;蔡源河向北直通蔡村,也通高風山營地;永村河向東直通葛順鄉。在此建設一個兵站,利於部隊和物資的輸送。葉首志帶著戰士們砍伐竹木,平整地面,先是修建宿營地,接著修建儲糧倉庫,又紮好二百多隻竹筏子。這一干就是一個多月,直到秋風送爽,又一個收穫季節的到來。
第1章 儲備糧草
葉首志9月底返回了虎頭嶺,秋收已經結束。劉賢臣心裡掛念著鄉里,秋收前就趕了回來,新婚妻子秦思柳也跟來了,說是嫁雞隨著雞打鳴,嫁給老劉(牛)隨地走嘛。劉賢臣不喜葛尚德的宅子,就在鄉公所裡收拾了一間廂房,夫妻倆就住了下來,用不著燒飯,伙房裡做什麼就跟著吃什麼,挺省事。
秋糧一上場,劉賢臣就先把今年的公糧如數交到了縣庫,這兩天要進山和張扶海商量儲藏糧食的事情,怕秦思柳一人孤單著急,就帶著妻子進了虎頭嶺。他和張扶海談事,就把秦思柳丟給了倪裳衣。
葉首志一直把糧食當作頭等大事,一聽說劉賢臣在後勤部,就立刻趕了過來,正好聽到兩人在談儲糧的事情。一進門葉首志就打趣:新郎官回來啦,哎喲,成親沒幾天,怎麼清減了不少,怕是晚上太辛苦了吧。劉賢臣哈哈大笑,馬上反擊:你不必笑話我,等你成了親就嚐到滋味了。張扶海與劉賢臣同年,還是童子雞,不明白他倆在打什麼啞謎,忙問:嘗什麼滋味?葉首志和劉賢臣放聲大笑。
笑夠了就談正經事。張扶海已經和劉賢臣算過了一筆糧食帳,按每人每天消耗3斤糧食計算,全大隊1200人一年需要一萬擔糧食。由於民兵平時是自帶口糧,沒有計算在內,如果參加戰鬥也要供應糧食。現在虎頭嶺已經儲備了四千擔,溪口和黃田能夠自給,蔡村需要補充三千擔糧食。葉首志想了一下說:今明兩年的形勢現在還估摸不透,為保險起見,還是多儲備一些為好。另外,夜間和雨天作戰需要的物資,像膠鞋、電筒、電池、雨布之類的也要大量採購,還有定購的駁殼槍也要催一下,現在情況很難說啊。
倪裳衣那邊很是熱鬧,三個女人湊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秦思柳容顏清秀,談吐文雅,很容易讓人親近。她家境富裕,自幼進城讀的西學,和倪裳衣都是屬於小家碧玉型的知識女性,因此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秦思柳又是在山裡長大的,性情爽快,又對上了冬妹子的脾氣,一說話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三人很快便以姐妹相稱。倪裳衣二十二歲,是大姐,秦思柳二十歲,是二姐,冬妹子十七歲,自然成了小妹。
說著說著,冬妹子忽然問起秦思柳:結婚好不好?秦思柳賣了個關子: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冬妹子急了:二姐繞彎子。秦思柳說:跟喜歡的人結婚就好,反過來就不好。冬妹子哦了一聲,有些明白了。冬妹子摟住倪裳衣的胳膊說:那大姐趕緊結婚啊,你結婚肯定好咯。秦思柳忙問:大姐相好的是誰呀?冬妹子晃著倪裳衣的胳膊:讓大姐自己說。秦思柳湊了過來,摟住了倪裳衣的另一隻胳膊:大姐乖哦,自己招供吧,免得妹子動刑了唉。說著就動手呵癢,倪裳衣掙扎起來,三姐妹嘻嘻哈哈滾做了一團。
經過半年的治療調養,李二林的傷勢明顯好轉,只是不能獨自行走,倪裳衣說他再有半年就能痊癒。這天,葉首志來看他,他提出要去祭拜他哥。葉首志把隨同李二林一起投誠的十六個人都喊了過來,用擔架將李二林抬到了烈士墓地。李二林掙扎著下了擔架,在兩人的攙扶下走近墓碑,用手撫摸著刻在碑上的“李大林”三個字,淚如泉湧,久久說不出話來。隨行的人點燃紙燭,祭奠了一番。李二林跪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後面的人也一起跪下。李二林說:哥啊,你現在是烈士了,兄弟我不難過。我和弟兄們要跟著葉大隊長走正道了,刀山火海永不回頭,如違此言,天地不容。後面的人跟著喊道:如違此言,天地不容。
回到病房後,李二林向葉首志介紹了這十六人的情況,他們都是廣德人,跟宣郎廣一帶的地主豪紳、三教九流都很熟悉,要求葉首志分派任務。葉首志考慮再三,留下兩人照顧李二林,然後提筆給邵家旺寫了封信,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