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雜稅,能滿足根據地基本開支就行,努力減輕群眾負擔;軍人參與土地分配,並免交一份賦稅;烈屬家庭賦稅全免;鼓勵開墾荒地,三年免交賦稅;禁止亂砍亂伐;土地一律由村民選舉的農抗會主持分配,接收村民監督,嚴禁個人弄虛作假,以權謀私。
散會後,林布新親自起草電報稿,第一項內容就是把汪施才那份未寫完的工作報告一字不落的抄錄上去,末尾還補充了一句話:根據報告上下文的內容,汪施才同志的建議應當是:請上級向皖南派出精幹部隊,以改變皖南敵頑我之力量對比。
電報其他內容是:報告成功營救懷寧特訓處被俘人員的情況,請求將這些人員留在寧宣支隊工作。彙報寧宣支隊今年工作重點,並對根據地土地分配問題進行請示。葉首志和林布新在電文稿上籤了名,便交給報務室,用新架設的大功率電臺給華中局和軍部發了過去。
令人驚訝的是,軍部很快就回了電:來電悉。同意你支隊提出的工作計劃。休寧解救人員可就地妥善安排工作。另,華中局及軍部已有部署,徐錦樹王槐生部已赴銅陵繁昌組建皖江支隊。胡明亮楊明生劉奎武在太平涇縣組建皖南支隊。望溝通聯絡,互相呼應,開創皖南遊擊戰爭新局面。陳、劉。
軍部回電十分簡短,葉首志和林布新毫不費事就看完了,回電答覆了三件事,土地改革的事情隻字未提。兩人將電文翻來覆去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有啊。葉首志向門外一招手,衛河大步跨進屋內,葉首志說:去把報務主任喊來。轉眼功夫,支隊司令部報務主任盧舒雲就出現在兩人的面前。
葉首志問到:軍部的回電都在這裡了?盧舒雲回答的很利索:都譯出來了,就這些。葉首志把電文遞給盧舒雲,說:你回去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遺漏的。盧舒雲答應了一聲是,轉身走了出去。十幾分鍾後,盧舒雲手拿電報走了進來:報告司令員、政委,軍部回電已再次核對,沒有發現遺漏。如果看過了,就請首長在電報上簽字。
盧舒雲說的斬釘截鐵,不容置辯。葉首志和林布新只得在電報上籤了字,並將電報退給了盧舒雲。葉首志自言自語地說:這事啊,可能叫軍首長為難嘍。林布新閉目沉思,一聲不吭,半晌拍了一下桌子,說道:再發一個電報請示。說著就從桌上拿過稿紙,低頭寫了幾行字,遞給葉首志。
葉首志見他寫的是:據查,葛順鄉及其他三鄉多數田地原屬村民所有,後被惡霸地主巧取豪奪據為己有,現已無主。經反覆考慮,由各鄉農抗會出面將田地發還村民,有利於穩定民心,及時春耕,防止拋荒,也可解決我軍部分糧餉來源。妥否,盼示。葉林
葉首志從不輕易夸人,這次卻由衷讚道:還是政委有水平,寫得有理有據,也確是這個情況。說完,立即叫衛河將電報送到報務室發了出去。三天後,華中局覆電:同意將無主田地交給無地農民耕種,你部應防範敵對勢力干擾破壞,切勿疏忽大意。
葉首志和林布新心情大暢,儘管電文迴避了“分配田地”這個字眼,而是“交給農民”,但這就足以表明了態度,這就是上方寶劍,我們可以放手大幹嘍。林布新立即喊來白和義和黃立秋,商量具體辦法並作了分工,白和義去葛順鄉,黃立秋去黃田鄉,林布新去蔡村鄉和華陽鄉,儘快把田地分到村民手上。
這幾天,四個鄉就像過年一般熱鬧,村民們扶老攜幼聚集在鄉公所門前,當他們拿到了蓋有鄉公所大紅印章的田契,看到上面清清楚楚寫有自家戶主的姓名時,不少人都流下了歡喜的眼淚。山裡田地有限,這次土改按照農戶全部人口計算,人均攤不到一畝。但是他們都心懷感激,要不是新四軍為他們作主,早年被惡霸地主強佔去的田地又怎能回到自家手中?要不是**體諒老百姓的苦處,又怎能把田賦公糧的標準定的這樣低?一畝中等水田,一年只要上繳15斤谷的賦稅和35斤谷的公糧,另外再交上20斤乾柴或5斤木炭就全結了。這要比外鄉少了一半,比葛尚德他們當家的時候要少一大半。
村民們高興啊,紛紛到駐地慰勞新四軍,送匾額的,送雞鴨臘肉的,華陽鄉和黃田鄉更乾脆,直接送了100多個小夥子參了軍。村民們心裡敞亮的很,跟著新四軍幹,不虧。(未完待續。。)
第38章 她是惡人
林布新離開虎頭嶺之後,葉首志隨即作出部署:命令各團整軍備戰,注意對敵警戒,保護土地改革順利進行。命令偵察營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敵情偵察。陳水根從休寧繳獲了6匹戰馬,不好意思獨吞,便送給警通營4匹,自己留了2匹,說是以後要有了緊急情報,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