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守衛戰那樣長達數十日甚至上百日的圍城情況。圍城時間的長短是能否攻陷一座城池的關鍵因素,因為一旦撤圍,守軍便有機會對損毀的城防進行增補,讓攻擊方的上一次圍城變成無用功。
更何況,曹廣弼是一個對金軍沒有心理畏懼感的人。太原城的四壁城門在白天是常常開放的,就是在金兵圍城之時也是常開不常閉。宗翰即使擁有幾萬大軍,也沒法對太原四壁同時起激烈的進攻。由於太原城內有一支敢於與金兵野戰的戰鬥隊伍,所以金軍如果集中兵力進攻其中一門,則曹廣弼便可以派部隊從其它城門出城迂迴攻擊金軍的側翼;到了晚間更常常派兵出城攻擊金軍在城外的營寨,晝夜騷擾使之不得安息,以致後來金軍立營安寨竟不敢太過靠近太原城。而金軍營寨既立得較遠,城內守軍便能在金軍起攻擊時有更充足的時間來作準備。
經曹廣弼改造後的太原城城門又不設吊橋而用直板橋。城門舊制多用吊橋,為的是敵兵來攻之時可以拉起吊橋以圖用城牆外的壕溝來阻止敵軍。但在曹廣弼的防守思維裡卻從來不以消極防守為貴,他認為吊橋拉上,對阻擋敵軍未必有用,卻是妨礙了城內守軍的進擊——若放下釣橋然後出兵,則城外敵軍見到吊橋放下便知城內將要出兵,必然會先行準備,這樣會讓城內守軍的行動徒然失了先機;若兵已出城復拽起橋板,則出城之兵緩急難於退卻,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