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3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不敢多言。張浚這才請出後堂的中官來,當眾宣讀朝廷詔書,命張浚率領諸將即日進兵,違者以謀反論處。

吳玠細聽聖旨內容,心道:“聖旨中間竟無一句說漢部從海道來犯之語,這卻是為何?”然而聖旨中之敕令極為嚴厲,此刻只要稍露懷疑,說不定就會被張浚以謀反之罪當場誅殺。再則張浚畢竟是吳玠的伯樂,他雅不願張浚難做,因此便默然領旨。

以吳玠和張浚關係之好尚且如此,劉錫身處嫌疑更是心下難安,曲端曾被文臣彈劾他有“謀反之心”,此刻也不敢多出頭,其他諸將也各有各的心思,在張浚的壓力下磕頭領旨。

當下張浚便要斬了林翼祭旗,李彥仙大驚道:“此事萬萬不可!此人在漢部雖非至貴,但若就這麼殺了,恐怕朝廷與漢部再難兩立。”

張浚斜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吳玠也道:“宣撫,東南之事尚有撲簌迷離處,或者將來朝廷還要用這人去與漢部交涉。不如且將他性命寄下,斬其副手以代。”

王庶道:“此人雖為奸細,但曾於金兵肆虐之時救護生民無數,兩河中原諸城池多賴他接濟方能保全,又曾阻杜充決黃河,聞齊魯趙豫民間多有為其立生祠者,雖然他行止不忠,但亦曾行仁事,殺之不祥。”

諸將紛紛來勸,張浚心中也猜到趙構將來是要與漢部和談的,他今日的主要目的是讓諸將不敢反對向漢部宣戰,這時目的既已達到,便不為已甚,下令將林翼監押起來,斬其副手祭旗,以堅眾人之心,又分派諸將,調兵東進。

陝西自靖康以來便不斷調兵前往燕雲、兩河、汴梁作戰,這時雖還有不少兵力,但西夏邊境的兵馬是不能輕易動彈的,此外能進行機動作戰的部隊不出四五支,要以之守土尚且頗為不足,何況進攻?所以張浚此時調遣兵將,主要是以涇原兵進屯韓城、龍門一帶,以陝東兵屯河東、絳縣,與趙構在東南的軍勢相呼應而已,說是進攻,不如說是嚴防。

幾乎與張浚同時,韓世忠已奉命鎮守長江口防備歐陽適,劉光世屯徐州以窺山東,張俊引兵出鄧州進逼作為漢、宋緩衝地帶的河南,一時之間,大宋諸路大軍齊並進,雖然還沒有攻到隆德府、登州等漢部在中原的根本之地,但光是這個姿態已足以造成可怕的後果!河南河北一些在漢宋之間搖擺不定的人趁機易幟呼應漢部,不多時河北山東遍地都是擁宋的旗幟,就是登州、隆德府也都人心惶惶,至於正在燕雲前線作戰計程車兵,所受到的衝擊更是可想而知!

其實漢部在中原丟失了多少城池土地尚在其次,對漢軍來說,最嚴重的問題是漢部的後方變成了戰場,漢軍在中原的軍勢轉眼間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

“聽說了嗎?朝廷……朝廷來討伐我們了,說我們是賊!”

“什麼?朝……朝廷……”

在恐慌之中,許多義軍還是不自覺地對南宋政權用上了“朝廷”一詞。雖然經過漢部多年來的努力,趙家天子的權威已經削弱了很多,但宋室上百年的影響力,並不是漢部短短几年的經營就能徹底拔除的。

而當宗潁聽說這件事情以後,這個才踏入中年的儒將幾乎是被當場擊倒!誰能描繪他此刻的心情呢?作為宗澤的兒子、舊宋的故臣,他一直避免在漢宋之間作出太直接的選擇,新漢政權與趙家之前所保持的那種模糊的關係,讓他沒有直接面對變節的拷問。華夏擴大會議照顧到像他這樣的人的情感,可是現在趙構卻將這種模糊的關係**裸地撕裂開來,將他直推入2臣的類別當中。

“父是忠臣、子是2臣……”這種評價幾乎能夠令對中義根深蒂固者瞬間狂!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宗潁難受的。實際上,宗潁不可能沒想過漢宋將來肯定是要決裂的,只不過他不知道這種決裂會來得這麼快!這麼狠!他更沒想到建炎皇帝會選擇在這麼一個不光彩的時機向漢部背後捅刀子!

“大宋起兵了……那後方怎麼辦?”

山東、河南、河東……以新漢政權在中原的軍力,獨抗燕雲金軍已經很吃力了,如何還能經得起趙構的偷襲呢?

這一日真定城外的義軍沒有動攻擊,因為他們都感到了空前的懼怕,甚至是悲涼,是絕望——他們的老家被人抄了,而且是被他們的親人、他們的盟友抄了!

“我們不是一家子的麼?他們抄我們的後路,這不等於是在幫金人麼?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

正在真定、燕雲作戰的漢軍計程車氣,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便被推到崩潰的邊緣!( )

第二五七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