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後來被編成戲曲的事情:一個八十歲的老婦人,在漢廷宣佈免除全縣兩年農業賦稅和詔諭盜賊歸家務農的特赦令之後,顫巍巍地跑到山上去把她的兒子——當地山中最著名的一個強盜頭子——揪回老家種地。實際上,類似的事情在河北東西路不知生了多少起。
與此同時,鄉紳們也依靠著新zf重新肩負起重建鄉里的作用來,在韓昉、陳顯及其下屬的努力下,新的政治秩序和舊的鄉村秩序正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楊應麒所領導的zf班子,對處理治下農村事務顯得十分靈活,他們並沒有非常強硬地將遼河流域的模式搬了過來,而是在保證幾條大原則的前提下放手讓鄉里自保自治。此時的河北農村,無論人才還是經濟都已經比不上江南,不過鄉賢體系還大體儲存著,而且在大亂之後轉入安穩,人心卻很容易就定了下來。漢人畢竟就是漢人,如果有可能的話,重建家園絕對是他們在劫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情。
到一六八三年六月,河北東西路主要州縣的道路就已經平靜了下來,在這幾個月裡,數十萬非精銳部隊被組織起來,轉為武警隊伍,分佈在從津門一直延續到長安的商業主幹道上,維護著幾條大路的暢通。這幾條安全的道路受到了所有東海商人的一直讚揚,也激了沿途城市的商業活力。東海商家的資本在進入內6,而內6又產生了新的商家。分管戶部和商部的陳正匯給楊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