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時辰裡,書院內實力最盛的木恩先生左手卷右手劍,七出七入大成學,巡弋墨色以求找到施法敵酋,奈何墨色詭怪壓抑靈識。平日裡木恩先生心念一轉真識可做千里巡遊,一蟲一草盡收眼底;今次人在墨色中,靈覺、真識卻至多隻能探出百丈方圓。
木恩七次巡弋皆無功而返。。。。。。
“何嶽學堂陷落。”
“陽齒亭陷落。”
“山舌、狐筆兩院陷落。”
。。。。。。
山巔頂、正氣亭中負責監查御守戰況的弟子聲聲傳報不休,沒有好訊息。
名為‘亭’,實為廬,巨廬,大成學門下七千門生盡在其中絲毫不顯擁擠,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掌門人。
戰事大不利,秭歸先生的面色卻是平靜的。真的無路可退麼?
亭前有法陣,直通大漠古城,想走隨時都能走;亭中有人王,書生化字以卷藏兵,再請人王執劍攜卷,很有機會衝出墨色籠罩;就算書生意氣,講究學在人在、寧死不退,也大可向別宗求援求助的,但秭歸先生不走、不退、不求援。
書生意氣是沒錯的,寧死不退妄自連累門下性命卻非真正大學所為,所以不退是因不用退,所以不求援只因無需援兵,大成學尚有一戰之力、大成學尚有殺敵、破敵、勝這一戰之力!
秭歸望向幾位同輩師兄弟,或是長袍錦繡氣勢飽滿如當場翰林,或是形容俊雅氣韻灑脫如飽學散人,或事眉目尖酸衣衫陳舊如不得志老秀才,一群老頭子迎上秭歸的目光,都在微笑點頭;
秭歸望向木恩為首一群晚輩精銳子侄,孩兒們面色期待合手執禮;再望向亭內七千學生,所有人都躬身,都微笑,都期待,面上有因門宗遭襲損失重大而生的悲憤,但眼中更有因即將發動反擊、即將重創仇寇的興奮!
亭內,大成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