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速度更加令人矚目:14平方公里,22平方公里,44平方公里,72平方公里,一直到現在的140平方公里。25年時間,開發區擴容了幾十倍。老縣城在30年前只有4�1平方公里。而現在,你到崑山走一走似乎有這種感覺:這個城區分不出哪裡是城市,哪裡是鄉村,整個崑山都像一個生機勃勃的都市,都像蒸蒸日上的開發區……說透了,崑山發展之路,根本的一點是他們的思想解放和緊緊抓住外向型經濟這個“牛鼻子”,並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及以人為本,因此才使得崑山有了富足的今天。
家住長江花園的王玉珍阿姨每天心情舒暢:以前遙不可及的小康富裕生活如今天天在享受。她告訴筆者,多年前,全家老老小小隻靠她和愛人微薄的工資度日,可現在,即使不上班坐在家中,也有不菲的收入。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小區附近經營的一家小超市,年收入有幾萬元;除了自住的房子外,老城區還有一套多餘的房子出租,年收入有2萬多元。一年下來,光這些工資以外的“閒錢”就有近十萬元,日子過得滋潤又自在。在玉山鎮涇河村住了一輩子的村民黃老伯,說起一年的收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除每月固定領取幾百元的養老金外,每年村裡的富民合作社還會分紅1萬多元,加上幫助村紙箱廠聯絡業務,僅他個人一年的收入就有四五萬元。
國慶期間,周市新鎮村村民沈志明來到崑山商廈,給自己添些換季“行頭”,一套休閒服飾再加一雙名牌皮鞋花了3000多元。“放在以前,我肯定捨不得花這麼多錢買衣服。”年近六旬的沈志明笑著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之初,20多歲、正值青春年華的他,由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