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4)

小說:我的天堂 作者:不受約束

72歲高齡的人,內心卻像一個年輕人那樣充滿活力,且特別幽默。這樣的人天性了不起,生活將賜予這樣的人幹偉業的機遇。

這個機遇對秦振華來說,意義非凡,而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機遇對張家港來講也是極其重要的——這個時間正好是1978年。

這一年1月1日,蘇州大地雖然仍有幾分寒意,但改革的春潮已經開始湧動。42歲的秦振華第一次主政有幾萬子民的楊舍鎮。那時張家港市還沒有成立,楊舍鎮還只是沙洲縣的城關鎮。

“我去當這個縣城城關鎮書記,就發現一個問題:在幹部中有一種說法,楊舍鎮是縣委、縣政府的‘後勤部’。意思是專為縣裡服務的,所以在我去之前,鎮裡的幹部對工作不那麼主動積極,也缺少創新,認為反正是為縣裡服務的,縣裡讓怎麼做就怎麼做。長期下來,工作沒有創新,班子裡的矛盾也多起來了,鎮上的工作沒有什麼起色。我當書記後,透過調查研究認為:楊舍鎮作為沙洲縣的城關鎮,理應成為沙洲縣的‘視窗’,也就是說,沙洲縣的工作好不好,首先要看楊舍鎮做得如何。視窗敞亮了,沙洲人的臉上才有光彩。再說,如果視窗的工作沒做好,怎麼可能當好縣委、縣政府的後勤部呢!”秦振華的這一觀點和工作出發點,受到了一個人的特別關注,他就是當時的沙洲縣委書記高德正。

難怪我在蘇州採訪時一說到張家港的事,老書記高德正就脫口而出,“秦振華是我看上的人!”

高德正確實沒有看錯秦振華。

他秦振華在楊舍鎮當書記時,第一件事就是治理和改造全鎮的露天廁所。咱老家啥都好,就是舊習傳下的露天廁所十分不雅,城裡城外一個樣。可幾千年的舊習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在農耕時代,一些在街頭路邊的露天廁所其實是“廁主”的“生財之道”,糞便可是農家作物不可少的肥料。你倘若端了他的廁所,他非與你急臉不可。於是一般人不願去碰這類可以說是棘手之事,但好端端的江南水鄉、集鎮鬧市,只因為那麼多露天廁所搞得臭氣熏天,很不雅觀。秦振華要對露天廁所動真格,有人想看熱鬧,結果沒看成,因為秦振華不僅把鎮上的露天廁所全部“一窩端”,換成了清潔整齊的“公廁”,而且連鎮管轄的三個村的農民露天廁所也一起治理得乾乾淨淨。

“工作要出色,先從乾淨做起!”也不知秦振華是怎麼想的,他上任初始,對全鎮幹部下的第一道“旨令”就是到常熟著名的全國衛生鎮滸浦學習。108個幹部,浩浩蕩蕩地到了鄰縣的常熟滸浦參觀取經。

幹部們參觀後回來感慨很多,卻心虛地說:“學不像。”

秦振華看到癥結,並想了一招:你們不是說學不像嗎·那我叫個人帶著你們幹!這人也姓秦,是過去滸浦鎮管衛生的退休幹部,老家就是沙洲的。秦書記求賢得了一個老秦,沒多少時間楊舍鎮也跟滸浦一樣變得乾乾淨淨。

“你別說,這秦振華還真有法子喔!”高德正和縣裡的領導走在昔日臭烘烘、如今整潔乾淨的大街上,頗有感慨。

“可我在治廁和改造鄉鎮衛生時發現一個重要問題: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即使再著名的衛生城鎮,也只能做表面乾淨的文章。改廁修路築地下水道,哪一樣都離不開用錢。經濟搞不上去,啥事都做得不徹底、不到位。這個印象我太深刻。有一次我們改造一段下水道,想到縣裡貸一萬元錢,管經濟的副書記硬邦邦地給我一句話:哪有錢呀·自己想辦法!”秦振華說到這裡,拳頭一揮,“從此我發誓要搞經濟!”72歲的老人,依然像一位出征的戰士。

第19章秦振華與張家港精神(5)

“1986年,鄉鎮合併,楊舍鎮一下就大了,成了真正的‘縣城’。既然是縣城,就得像個城市,所以我建議鎮政府給我們張家港市搞一個星級賓館——就是現在我們這塊地……”秦振華用指頭朝坐著的地方點點,示意我採訪他的賓館的這個地方,“當時我們就在這裡劃了300畝地,市裡還有人不同意,覺得我步子邁得過大。我對他們說:張家港過去一直是個被人瞧不起的‘蘇南的蘇北’,我們不能再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老觀念了,而是要‘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到後來我說‘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也不能要了,要‘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就要定下天大的事情!*同志為啥說‘發展是硬道理’,讓我們只管幹,不要爭論,就是怕耽誤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有了金錢,百姓的日子就好過,社會就能發展。那個時候,國家搞宏觀調控,有人一聽說上專案就嚇得不敢幹了。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