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喜左恩之健,而己所作,欲因地制宜,遂無一致之體。我於趙夫人像,乃始能作畫前,決定一畫之旨趣。有從容暇逸之樂。”
在趙頌南的引薦下,徐悲鴻認識了當時來歐洲考察的著名教育家黃孟圭,兩人相見恨晚,據說第一次在街頭的咖啡店裡聊天,就聊了四個鐘頭。第二天,黃孟圭直接去徐悲鴻家裡參觀他的畫作。黃孟圭看到徐悲鴻畫作頗豐,極力建議他去南洋辦畫展,一來是自己繪畫成果的展示,二來可以籌措資金,以解決當下生活困頓。黃孟圭並將在新加坡菸草公司擔任要職的弟弟黃曼士介紹給徐悲鴻。
黃曼士是當地名士,交遊廣闊,能講多種方言,仗義好客,喜好藝術,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為“百扇齋”,房間內古玩字畫琳琅滿目。徐悲鴻接受了黃孟圭的建議,於1925年離開法國遠赴新加坡,暫住在黃曼士的“百扇齋”內。在黃曼士的介紹下,徐悲鴻為新加坡多名富商巨賈作畫,收入頗為豐厚。從新加坡籌款成功的徐悲鴻,於1926年1月,乘坐法國“愛納克”號回上海會見朋友們。
回上海的徐悲鴻受到了上海文藝界朋友的熱烈歡迎。2月18日,田漢、黎錦暉在上海大東旅舍發起盛大的文藝界聚會“梅花會”,主要目的是歡迎蔡元培。到會者很多,有文學界的鄭振鐸、郭沫若、宗白華、郁達夫等,有音樂家傅彥長、張若谷、鄭覲文等,畫家除林風眠、徐悲鴻之外,還有周一舟、豐子愷等十餘人,上海文藝界150多位名流到場。這是上海文藝界空前盛會,在這次大會上,徐悲鴻展出了自己的油畫40多幅,原本以歡迎蔡元培為主的盛會變成了徐悲鴻的小型美術展覽會,徐悲鴻的畫得到了與會者的讚揚與認同,《申報》的記者佩鏘隨後撰文《梅花會紀盛》,報道中說:“徐君之畫,沉著深刻……蔡元培到時,亦逐件細加觀賞,是全會最引人注目之一事也。”
很快徐悲鴻再次到巴黎。在遊歷了瑞士和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等地之後,徐悲鴻於1927年9月,結束了留學生涯回到上海。
。。
劉海粟出國遊學(1)
在以歡迎蔡元培為旨、文藝界名流雲集的“梅花會”中,並未看到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的身影,在各種報端雜誌記載的100多位參會者名單中,也沒有看到劉海粟的名字。這委實有些奇怪,一向喜歡人多熱鬧的劉海粟這一天為什麼沒有來呢?
1926年春天的劉海粟正陷在模特兒事件的爭端旋渦中,雖然身遭軍閥的威脅恐嚇,但在文藝界卻博得了文藝鬥士的美譽。而劉海粟與蔡元培私交甚篤,按說沒有理由不參加這樣一個盛大的“梅花會”。劉海粟為何沒來,至今無據可考。
紛紛擾擾歷時十年的*模特兒風波在1926年結束,原本以為能清清靜靜投入教學與繪畫的劉海粟旋即又遭遇了又一場風波:*。
上海美專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已經頗具規模。正當全校師生們積極籌備美專校慶的時候,一個偶然的事件又把劉海粟推到了風口浪尖。
1926年11月下旬的一天,西畫系主任王濟遠正在上課,外班的一個名叫朗應年的學生擅自走進教室與班上一個同學講話,旁若無人,王濟遠忍無可忍,喝令朗應年出去,朗應年不服,與王濟遠發生激烈爭執。
朗應年在學生中間有些影響力,與王濟遠結怨後就煽動學生組織學生會,要求學校開除王濟遠。學校不能容忍這樣無禮的要求,開除了以朗應年為首的三個學生,學生會組織學生罷課,王濟遠憤然遞交了辭職函。事情越鬧越大,不得已學校只好提前放假。但是這個決定又遭到了學生的反對,有一部分對美專不滿意的老師隨即帶領一部分學生又成立了新華藝專。走了一部分老師和學生,上海美專的元氣大傷。
第二年開學時,去新華藝專的學生又要求返校,與校方發生衝突,事情演變愈來愈厲害,劉海粟在各種壓力下被迫辭去了校長職務。
關於1927年學生風潮的事件起因,劉海粟在時隔幾十年後說,起因是潘玉良。在一次電視採訪時,劉海粟說:“潘玉良在上海美專讀書時,大家並不知道她出生青樓。有一次週末開同樂會,師生都要表演節目,輪到潘玉良表演時,她推卻不了,就唱了一段《李陵碑》,字正腔圓的演唱,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必受過嚴格訓練,於是讓同學起了疑心,才千方百計打聽她的過去,才有身世洩密,鬧出退學風潮……”
學生退學風潮還未平息,上海又迎來了白崇禧部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協助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