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甚至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稀裡糊塗的死掉了。
依舊是十二門大炮,跟打流寇的時候一樣,這些漢人包衣的戰鬥力倒是比流寇強不少,但對上鋼鐵之後的效果也沒什麼差別,都是串糖葫蘆似的死人,骨斷筋折,血肉橫飛,死相跟流寇一般無二。
有人開始退卻了,這陣勢他們前所未見,在遼東打仗的時候,關寧軍倒是也會用炮,但那種炮都是放在城上的,他們好歹還有盾車可以遮蔽,如今這野戰上頭突然漫天飛炮彈,初次見到這種場景的人確實容易緊張,可隊伍中的真夷卻始終咬著牙在後面叫罵,見到誰稍有退卻之意,立刻就是一刀背伺候,包衣們也只能繼續往前面衝,直到他們抵達十五丈開外的那條生死線,聽到閻王爺炒黃豆的聲音。
從這聲音一出現,就成為了雙方的焦點,徐州兵這邊是關注殺傷力如何,後金那邊則是在判斷這是個什麼東西,很快有人發現這東西他們見過,就是遼東明軍們有事沒事時候拿出來的火銃,但從來沒人把這個當回事,因為這東西確實是沒有過什麼輝煌戰績,唯一的亮點就是宋慶在大淩河的那次使用,稍稍給後金方面造成過一些殺傷,想不到這次故技重施,還拿著東西出來打仗。
多鐸在笑,心中也下意識出現了鄙視情緒,在他看來男兒大丈夫打仗,就該是刀槍劍戟斧鉞勾叉的較量,使出這玩意來純粹是恥辱,而宋慶明顯就是墮落了,估計是太過優渥的生活讓其喪失了武勇之風,沒看他都不敢親自出來交戰了,只能躲在這種老遠看著,看自己的手下用這破玩意來對敵。
但是沒多久,他就笑不出來了……
第四百六十章 火銃之威
感謝淚落紅塵5的打賞,感謝許仙兄的催更票~
對於火銃的瞭解,以及對這種武器將來的普及程度和殺傷力,沒有誰比宋慶更加熟悉了,現代人除非是對冷兵器感興趣的,否則只要說起戰爭來,第一個反應基本上都是槍,稍稍對槍械歷史有些瞭解的,就會知道最早成型的槍械叫做火銃,或者叫做火繩槍之類,也就是目前徐州兵所用的武器。
燧發槍現在已經有了雛形,但因為齒輪造價還比較昂貴,宋慶沒有大規模的武裝,只是造出了十幾杆來讓工匠們繼續琢磨,而他的火銃大隊則全部使用做工精良的火繩槍,之前在河南剿滅流寇的時候,這支部隊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無論是對付張獻忠的五萬人,還是後頭跟高迎祥二十幾萬人打,火銃部隊幾乎都可以說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因此這次來宣大跟後金打仗,自然也成為了最被看重的部隊。
後金方面其實也見過火銃,畢竟這玩意如今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很多明軍部隊都是裝備著的,只是因為質量問題,導致一直都沒什麼人使用,但裝備最精良的神機營在京城大戰時候還是有過一定發揮的,雖然在皇太極看來,這東西比起火炮差開老遠,但後金上下總算是知道有這麼一種武器,只不過沒有什麼人重視罷了,因此在他們跟關寧軍作戰的時候,對方的那些火銃兵真沒發揮出什麼作用。
這也不能怪關寧軍,作為一支以騎兵和狂步兵出名的部隊,關寧軍講究的是縱馬馳騁,大刀片子砍人,這是支絕對暴脾氣的軍隊。哪怕平時不打仗的時候,大家也要折騰折騰,當他們喝多了酒之後,一句充滿著弄弄當地方言風味的‘你瞅啥’。就能夠激起一場血戰。完全就是漢人中狼族的存在感,這種部隊是不會太使用火銃之類武器的。甚至很多人覺得那玩意有些娘娘腔,男人大丈夫哪怕不能跨馬掄刀,好歹也要在地上掄著刀衝出去砍人,拿杆火銃隔著老遠放一發算怎麼回事?
因此在關寧軍中充當火銃手的。基本上都屬於肉搏部隊的淘汰品,膽氣自然不是很強,很多時候後金兵剛開始衝鋒,根本就沒到地方,火銃手們已經將自己的彈藥都發射出去了,而且他們還不是那種講究三段射擊的,都是很隨大流的全部射擊。因此在射擊結束之後,如果對方衝過來的是騎兵,他們基本上可以直接退場了,哪怕就是步兵衝來。以那種訓練程度來說,估計也沒什麼機會第二次齊射了。
種種原因纏繞在一起之後,火銃在關寧軍中幾乎就是雞肋的角色,而跟關寧軍常年交手的後金兵們,也都沒拿這東西當回事,當他們到達十五丈的距離時,見對方突然開始射擊,都下意識以為徐州的火銃手們緊張了,所以在這種應該還打不到他們的開了火,接下來火銃手們就該撤回去,換上真正能夠打仗的過來,很多人都在琢磨這些火銃手其實跟鼓手的作用差不多,只是出來製造些動靜的存在。
可當鉛彈打在身上的那一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