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大的營頭甚至開始大聲朝著後金那邊叫囂,估計這會兒要是真打起來,很多人都會藉著這股豪氣衝一衝的,宋慶從來都很擅長抓住機會,立刻建議道:“督師,眼下軍心可用,不如叫末將帶著衝一陣,也讓那些建奴知道督師的威風!”
“好主意,就衝他一陣,耗了這麼久,也該叫皇太極知道老夫到了!”孫承宗雖說是文人,也沒有盧象升那種大砍大殺的本事,不過多年在遼東苦寒之地跟後金周旋,也是練出一副鐵蛋,見軍心士氣極高,當即也是有些意動,立刻調兵了數千騎兵給宋慶,加上吳三桂主動請纓,兩邊並在一起,七八千關寧鐵騎呼嘯而出,直撲後金大營外圍的隊伍而去。
明軍突然出擊,後金那邊也覺得蹊蹺,不過回應倒是很及時,多鐸帶上沒能出來,德格類在外頭繞了一圈,雖說被孫承宗驅趕走,可脾氣倒是漲了不少,他在後金地位原本就不太高,這次也想找機會揚揚威風,聽說宋慶在外頭叫陣,也不去通知後面的皇太極,直接領著幾千騎兵殺了出來,與衝上來的關寧鐵騎戰在一處,片刻之後便主動找上宋慶。
兩軍撒開混戰,宋慶原本只顧著殺人,卻不想迎面衝來個衣甲鮮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當即便迎了上去,不過十幾個回合之後,德格類便覺得氣力不支,這才明白多鐸為何敗的那麼慘,有心想要退回去,卻被吳三桂趕上前來,與宋慶一左一右夾擊,殺的他汗透重甲,喘息連連,正在危機時刻,卻見皇太極那邊大營發兵過來,看樣子是瞧出這邊吃緊,特意過來增援,宋慶和吳三桂見對方大軍到來,根本沒有退卻的意思,直接領人又衝殺一陣,直到將德格類擊退,這才收兵回去。
皇太極親帥大軍前來,卻連個戲尾巴都沒趕上,也是有些鬱悶,見德格類灰頭土臉,有心要訓斥幾句,終歸顧念著是自己兄弟,沒再多說什麼,將莽古爾泰派到前沿,把德格類替換下去,戒備也加強了幾重,謹防明軍再來。
可明軍那邊卻沒打算再來了,今日打了這麼一仗,算是個很好的開頭,接下來便是兩軍對峙,決定大淩河之戰勝負的時候,雙方沒有完全把握,自然不會主動出擊,孫承宗帶的糧食也足夠多,乾脆跟他們對耗起來。
連續耗了幾天,皇太極首先坐不住了,他這次來的時候倒是帶了些糧食,本想著一邊圍城一邊去周圍搶,將明軍各處屯堡屯衛的糧食搶來,可如今孫承宗到了,搶劫成為了危險係數極大的事情,這樣一來糧食自然不夠用,若是不能在十日之內分出勝負,只怕到時候就只有原路撤回一條路可走,否則真沒了糧食,軍心渙散起來,天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第二百九十章 兩軍對壘
感謝芝蘭室和雲哥818的打賞,鞠躬!
大明崇禎四年九月十一,雙方準備了好幾天的大淩河之戰,總算再次開打了,後金方面四萬來人,明軍方面則是五萬多點,考慮到兩軍戰鬥力的差異,以及明軍主要協助守城,勝負應該在五五之間,至少不會出現特別一邊倒的情況。
當然,前提是雙方不要犯錯誤,考慮到明軍經常性的出現一些特別經典的錯誤,哪怕那些名將和名帥都不例外,宋慶特意守在孫承宗身邊,就怕哪個昏頭將軍出些古怪的主意,孫承宗迷迷瞪瞪再答應了,那可就把大好形勢全葬送了。
不知是自己的勤奮所致,還是老天爺在這個時空中真的站到了大明一邊,反正宋慶所擔憂的事情並沒有出現,連續幾天明軍都沒什麼太大動靜,只是不斷派出夜不收,到附近的地區晃盪,跟後金方面的同行互相比劃一下。
夜不收或者探馬其實就是偵察兵,都是武藝非常高強,人也非常機警的兵王,交手自然是非常精彩的,連續鬥了幾日之後,雙方都有死傷,但人數全都控制在一百人之內,也算是波瀾不驚的進行著。
直到九月十一這天早上,後金那邊戰鼓敲得出奇的響亮,大隊人馬也全部都動員起來,明軍這邊自然也不例外,最近幾日大家其實都在判斷決戰的時刻,也得出來了準確結論,應該就是在這幾天。同時把各項應對措施都制定出來,只等著對方前來進攻,然後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次戰事,如今對面果然開始進攻。明軍當然知道該如何去做,也迅速行動起來。
作為金箍棒一般改變戰局的存在,宋慶沒有被排在前面,孫承宗如今對他非常倚重,也知道這是把鋒銳的鋼刀,一定要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如今戰事剛剛開啟,倒是不急著用他,等到戰事陷入膠著時候再上不遲。
前鋒方面。明軍是吳三桂,後金方面是阿巴泰,奴兒哈赤的七兒子,莽古爾泰的五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