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軍民一心的手段。
對於這種行為,徐州衛上下還是很滿意的,畢竟伙食提高了不少,甚至比在京城打仗最狠那幾天都要好。要知道那時候吃的可是斷頭飯,吃完了一抹嘴,罵罵咧咧的拿起刀槍上城,瀟灑固然瀟灑,可保不齊下一頓就沒你什麼事了。
可如今卻不同,他們已經打完了仗,只要路上別自己作死,閻王爺也不收你,那可是一路吃喝回家鄉。抱著媳婦叩爹孃,京城那噩夢一般的生活再不用去經歷了,他們又可以回覆之前安逸的小日子。
正因為如此,部隊士氣一直都很高漲,哪怕宋慶依舊在練著兵。沒有一天閒著,可依然沒人叫苦叫累,甚至在行軍途中時不時就有悅耳動聽的歌聲傳來,讓人聽著就渾身舒暢,恨不能找個地方痛痛快快打個滾。
宋慶對這時空的民歌很有興趣,當初入京途中就挺愛聽,不過打仗給忘了,如今情緒鬆懈下來,自然又關注起這些歌聲,這方面丁大官人是行家裡手,沒事便領著狗營的人喊兩嗓子,不多久就會變成全軍的大合唱,比如說一繡一隻船,船在江心裡航,繡了個姜太公,手持釣魚竿。二繡張果老,騎驢過州橋,張果老騎驢過的是趙州橋。
又比如說俺說個一,你給俺對個一,什麼開花在水裡?你說那個一,俺給你對個一,蓮蓬開花在水裡。
不過傳唱率最高的卻依然是:哎嘿,細皮嫩肉的妹子呦……
這個年代的軍人素質啊!你們是徐州軍人,為毛不唱大風起兮雲飛揚?
宋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表示自己很合群,也只能跟著唱起妹子……
過了湖陵城,便是廟道口,為了表示自己是凱旋大軍,孫伯平特意領著所有人馬專程去了泗水亭和歌風臺,宋慶也是頭一次正經見到這個傳說中的地方,歌風臺前樓後殿,佈局勻稱,雄渾壯觀,臺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算是徐州人心目中第一等的驕傲了,隆重祭祀漢高祖之後,軍中不知誰起了個頭,再次唱起歌來,這一次總算是沒有跟妹子掛上,很正式的唱起了徐州幾乎人人會唱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雖然只有三句歌詞,全軍上下卻反反覆覆的在唱,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宋慶原本還只是跟著唱,可唱著唱著卻覺得鼻頭略有些酸,他想起了當日城頭大戰時戰死的那些弟兄,還有跟隨他出城卻在沒有回來的同袍,想必當年劉邦唱這首歌的時候,也是這樣一番心境吧,自己打拼多年做了皇帝,昔日老兄弟卻越來越少,全都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這歌,還真是很討厭啊,難怪大家都喜歡唱妹子,至少那個只是痛快,不必走心。
歌聲依舊嘹亮,宋慶沒有向周圍看,可心裡卻很清楚,這時候無論官職大小,位置尊卑,每個人的眼中都有淚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影子,邁開大步,揮舞刀槍,在敵陣中肆意衝殺,最終化作流光,聚成這民族的堅硬脊樑。
ps: ; ;三更一萬字到,求訂閱和月票啊!!!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家鄉(下)
當天夜裡,徐州衛乾脆就在沛縣紮營,反正已經到了家裡,耽擱一日也沒什麼關係,更犯不上跟地方縣衙客氣,也沒有沿途中那種小心謹慎的做派,直接將隊伍駐紮在沛縣城牆下面,軍官們則集體進城休息。
沛縣縣令自然是忙到腳不沾地,徐州衛這次入衛京師立下大功,訊息已經傳得天下皆知,徐州本鄉本土更是與有榮焉,軍官們進城的時候,不少百姓都專門出來迎接,歡呼叫好聲此起彼伏,又是好一陣熱鬧,當地計程車紳們自然也是歡呼雀躍,有人直接在縣城最大的酒樓訂好酒菜,將本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請了過來,陪著這些入衛京師建下大功的軍頭們吃喝。
作為這次出征大放異彩的人物,宋慶自然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畢竟他曾經得到皇帝親自嘉獎,這才如今的年代可是最大殊榮,尤其是在徐州這種距離京城較遠的地方,富豪人家最多往南京跑跑,對京城從來都是覺得很高貴很神秘的,對皇帝更是有種莫名敬畏,如今這些人剛剛從京城回來,很多人還見過皇帝,員外們自然想要多聊聊京城的八卦。
傍晚時分,各色轎子已經將酒樓門前全部佔滿了,甚至有臨近豐縣在這邊做生意或探親訪友的富戶,也都跑過來湊個熱鬧,整個酒樓因為已經全被包下,地方倒是夠用,不過這麼多富貴人家的聚會,在本地也能算是一場盛事了。
徐州衛的軍官們也都是穿戴一新,這幫人自從進京城開始,基本就沒換過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