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因此見對方沒太當回事,他也只是笑笑而已,將話題轉移開,談起了其他事情。
跟尚家兄弟聊了一天,第二天吃過午飯時,宋慶便將廣鹿島上一應事務都交割過去,自己帶著這趟賺的銀子,以及幾千兵馬分批渡河,返回了旅順口,那邊目前也屬於無組織狀態,他暫時還需要幫忙看管幾日。
好在到了旅順之後,關寧那邊已經派了兵來,雙方重新交接過後,他才帶著人繼續往登萊方向開進,不過這次卻沒有回萊州,而是直接到了登州,確切的說是順著長山島到達蓬萊,隨後向登州北岸靠攏,將從這裡出海的口子完全卡住了。
這趟行程非常順利,宋慶自己都沒想到,孔有德對這個出海口居然沒有設定太多人防備,也許他們自己也覺得還沒到那個份上,因此只是看住了登州水師的船隊,對出海口周圍卻沒做太多佈置,只有幾百人在那邊守衛,被宋慶帶著狗營瞬間衝散,接下來的時間倒是也派人出來搶奪出海口,但人數也只有一千多,宋慶完全能夠抵擋得住,等到王堅帶人趕來之後,這片地方已經徹底被收了回來,宋慶頓時覺得勝券在握,只要沒意外的話,哪怕耗都能將這兩萬多叛軍耗死在城裡。
宋慶立刻叫人聯絡西門和南門的人馬,將自己出海歸來的事情說了,沒多久之後,兩邊的將官便齊齊趕了過來,言說最近這段日子的事情,從打宋慶離開之後,孔有德也曾經兩次出城迎戰,但每次都只是小打小鬧,遇到強烈抵抗之後,立刻又將頭縮了回去,倒是李九成親自帶兵出來打了次狠的,被祖大弼和宋虎聯手壓制,最終城上鳴金之後才算收兵。
根據被抓的俘虜所稱,李九成和孔有德似乎吵過架,原因是孔有德想要據城堅守,而李九成則想要出來給兒子報仇,兩人意見差距非常之大,又都是暴脾氣,後來孔有德覺得造反都是李九成攛掇的,李九成因為喪子之痛也絲毫不給對方面子,已經為此事吵了好幾次,城內的氣氛現在非常壓抑,士卒和軍官們似乎也在選邊站,總而言之情況不算太好。
這訊息是真是假,目前還無從判斷,不過倒是跟宋慶最初的想法不謀而合,因為他暫時還沒打算強攻,只打算消耗城內守軍計程車氣,若是兩大主將真的鬧翻了,那就更加不能強攻了,強攻很容易讓他們暫時聯合起來,反倒是就在城外看熱鬧,說不定他們自己就會主動鬧騰起來,如果能夠火併才好呢,當然這個火併的結果最好是孔有德把李九成給幹掉。
宋慶沒想到的是,城內目前的形勢,貌似還真跟他想的差不多。
第 328 章 城內(一萬字求月票)
無論哪朝哪代,造反從來都是大事件,這畢竟不是武裝鬧餉之類的事情,折騰折騰也就罷了,上頭強硬些,說不定過後把你罷官,若是軟弱些的,估計你都不會有什麼事情,甚至為了安撫人心,還會給你升官。
造反就不同了,這種事情一旦做起來,幾乎就沒有轉圜的餘地,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夠容忍這種事情出現,要麼費盡心力多少年,最終自己當皇帝,要麼則在朝廷的平叛大潮下被徹底淹沒,搭上自己親族老少的性命,總而言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凡是做這種事情之前,總歸是要考慮再三才行,很少出現倉促造反的,更很少出現倉促造反最終能夠成功的。
這次的吳橋兵變,就是倉促造反的,甚至孔有德自己原本都沒打算如何,只是在李九成的不斷攛掇下,怒氣不斷被勾搭起來,最終成功暴格才造了反,其實這本身也是你情我願的事情,孔有德如果沒那個心思,李九成再如何攛掇也沒用,先前造反順風順水時候,他也沒想過這些東西,只是如今形勢急轉直下,叛軍被宋慶圍在登州城中,很多問題都出來了。
同樣,李九成也覺得孔有德不地道,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李應元的死,雖說這完全是李大少爺自己作死,可李九成這人慣於遷怒別人,原本一切順利,大家心情都很不錯,可自從李應元死了之後,他開始看誰都不順眼,尤其是在叛軍之中與他地位相當的孔有德,幾乎每一天都能夠增加一些新的怨念,在城中幾日工夫下來,怨氣已經相當深刻了。
兵變之初,孔有德是推舉李九成作為領袖的,當時也不知究竟怎麼想的。反正這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但後面的發展卻有些不同,比起性格內向,人也比較陰損的李九成來。義氣為先,做事豪氣的孔有德,更像是個帶頭大哥,包括耿仲明在內的很多人也都願意服他,這個老大究竟誰來做,一時間竟然有點搞不清楚,指揮方面當然也就出現紊亂情況。
從吳橋殺回登萊,幾乎都是孔有德在領兵,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