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協和親兵隊近萬人。但作為汝寧軍主力的六大鎮和水師陸戰隊的實力也不差。其餘的三鎮、三個獨立協和商行護衛等部隊就是二線部隊了,不過他們也比一般明軍強上許多。
然而當吳襄這一番真假參半的話一說,竟然讓崇禎皇帝很是動心。他倒真希望吳三桂是能讓大明王朝起死回生的活神仙。
於是崇禎皇帝接著問道:“那吳長伯入關所需多少糧餉?”
沒想到吳襄回答道:“部隊在關外的莊田要賠償,十幾個月的欠餉要補足,關外的六百萬百姓(其實只有十來萬人)要安插,算起來至少需要一百萬兩銀子。”
吳襄的眼光是相當毒辣,他已經看出了崇禎皇帝是病急亂投醫了,所以趁機開始了大敲竹槓。
可這答案讓崇禎皇帝是大吃一驚。接著他就像被抽調了脊樑骨一樣,癱軟在了龍椅之上。現在戶部庫房中的存銀還不到四十萬兩,崇禎皇帝的內庫(皇帝的私房錢,當然皇宮裡嬪妃和太監的私房錢就很多了,但崇禎皇帝不可能去索要)裡也是空空蕩蕩,這叫崇禎皇帝從哪裡去湊出這筆銀子呢?
癱軟了好一陣,崇禎皇帝終於有了些恢復。他有氣無力地揮揮手,讓吳襄先行退下了。長時間的交談,使得崇禎皇帝也是身心疲憊。他也沒心情去召見那些剛召集起來的勳貴和大臣們了。於是就簡單地下了一道聖旨,讓候在紫禁城外的勳貴和大臣們捐金助餉,並且強行規定了各家捐輸的數目,接著就打發他們回家去了。(未完待續。。)
第八百六十三章京城亂相
一聽聞宮中傳出來的捐輸詔書,在場的眾人立刻炸開了鍋。但也不可能一直在宮外喧譁,搞個“**”,於是眾勳貴和官員紛紛相約交好的幾位,要找個地方相聚,想要討論個方略出來。所以沒一會兒,金水橋前的人群也都散去了。
薛濂還是保持著一貫以來的低調。他婉拒了幾位勳貴的相邀,獨自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可是一進門,他就讓護衛首領帶人守在書房外,接著把一名護衛打扮的人領進了書房。
等到薛濂一落座,那名護衛打扮的人就顧不得禮節,對薛濂急聲叫道:“侯爺!您可要早做決斷。最不濟也得讓世子出京。天津衛已被韃子攻破,海路已不通。韃子又在運河周圍出沒,順著大運河南下也很危險。現在只能用部隊護衛住府中眾人南下了。可一旦闖賊靠近京城,逃亡車隊的速度絕比不過闖賊的騎兵。所以就要趁著這幾天,儘早出京,這才能把侯爺全家平安地送至大人那裡啊!”
說話的人是山川司副司長李柱。在這次清軍入關之前,薛志農就把李柱派遣到了京城,要他整合京城內各股汝寧軍的密探,讓汝寧軍的潛在勢力全部行動出來,就是要把吳世恭的全家送達至汝寧。
而李柱原先想採取的是化整為零的方法。他在天津衛安排了幾艘汝寧軍的海船,之後分批次把陽武侯府和恭順侯府眾人送至天津,趁著朝廷做出反應之前,送出吳世恭的家人。
可沒想到接下來京城局勢大變。韃子入關,天津城淪陷,立刻把海路撤退給堵上了。於是李柱立刻改變了計劃,只是想把薛濂全家送出京城。因為京城的城門現在都是緊閉。沒朝廷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京,把這麼多的人口送出京城也已經是不可能了。
不過幸運的是,現在的南城兵馬司指揮使是周巡的父親周正坤,駐紮的豐臺的汝州軍中,還有劉古遷等汝寧軍內間控制的近四千名士兵。所以把薛濂和薛呈麟等寥寥幾人送出城外,並保護著他們南下,李柱還是有著把握的。
可沒想到薛濂斷然拒絕了李柱的計劃。這有著薛濂判斷局勢還未惡化的原因。可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薛濂希望李柱把吳惟忠全家和自己府中的眾人全部送出京城。
不過薛濂如此的固執也是在為吳世恭考慮。如果吳世恭不把自己的父母兄弟等人和原先出京時攜帶的護衛家人救出京城,卻只救出了薛濂全家,那麼以後吳世恭將會受到輿論上的譴責,而且也將讓自己的部下寒心。為此。薛濂甚至拒絕了把薛呈麟單獨送出京城,就是要李柱想盡辦法,挖掘全部的潛力,一定要把這些人全部送出京城。
可是今天崇禎皇帝捐輸的聖旨一下,薛濂也感到大事不妙了。所以他立刻要與李柱商量。要即刻開展自救的行動。
“本侯會讓霏兒和麟兒準備好,你先把他們帶出京。之後本侯會讓吳侯過來。你再想辦法把我們兩家送至汝寧。”薛濂說道。
“可是……可是侯爺!這麼多的人。現在根本無法保密,怎麼能送出京?就是小的把你們送出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