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了。而且李自成他們還是相信,田見秀部是能阻擋住北犯官軍一段時間,只要等到京城被完全攻克,大順軍主力將會南下匯合,共同抵禦住汝寧軍和黑雲軍的進攻。
可接著傳來的急報可有些不妙了。駐紮在灤縣的關寧鐵騎公開發出了檄書。吳三桂他們公然聲稱:“克復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並與大順軍公開決裂。而且在檄書發出以後,關寧鐵騎也開始了提速,向著北京城氣勢洶洶而來。
此外,這時已開至天津的清軍也同樣發出了檄書,他們也公然聲稱:清軍將在魯王的“邀請”之下,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並肩作戰,共同剿滅作亂的“民賊”。
不過有些不同的是,清軍的檄書是位密使親自送來的。而這位密使是一位經常聯絡闖營的晉商,他卻給李自成他們帶來了滿清的“真實意思”。
明末戰亂年代,也是晉商們的風雲時代。那些晉商一方面與關外的滿清和蒙古做著生意,另一方面也同樣與造反的農民軍做著生意。而在他們的商品目錄中,什麼兵器、盔甲、藥材等違禁品都是一應俱全,真是大發了一筆國難財。
不過也是這樣,就使得有些晉商與這兩支軍隊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因此,這樣的人選就能很有效的溝通雙方,作為傳遞訊息的使者。
而這位晉商密使就向李自成他們保證:滿清是鼠目寸光的,他們的目的只是關內的人口、財帛,根本不想佔有關內的土地。之所以出兵聯合進攻大順軍,只是因為魯王和吳三桂他們答應了給滿清鉅額的開拔費。
接著,那位清軍密使就向李自成他們轉達:大清國皇帝皇太極對大順朝的熱烈祝賀!祝賀大順軍攻克了北京城,推翻了大明朝。並且承認了李自成為新朝的皇帝。
最後,那位清軍密使要讓李自成他們諒解:因為要拿錢辦事,清軍就不得不對外表現出一種對大順軍的敵對態度。但是滿清對“戰無不勝”的大順軍也是相當忌憚,所以不想與大順軍打個兩敗俱傷,讓他人漁翁得利。因此,希望大順軍和清軍演一場戲,雙方的軍隊就各自對峙一陣。如果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發生戰鬥,清軍絕對保證中立,不會做出任何對大順軍不利的舉動。
說到最後,那位清軍密使還暗示:如果大順軍肯為清軍的中立支付一大筆錢,那就會讓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更為滿意了。
而現在,就是要考驗李自成他們信不信清軍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第八百八十章孤注一擲
對於李自成這些農民軍,作為滿清最高統治者的皇太極他們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而清軍對於農民軍的動向不說是瞭如指掌,也可以說是相當瞭解。所以清軍的每次軍事行動才會這樣的“恰到好處”。
甚至在此次入口之戰之前,皇太極也對出征的清軍將士們再三叮囑:“如遇流寇,要對他們說:你等為明朝政治紊亂,激而成變。我前來征討,也正為此。”並且皇太極還要求要善待農民軍,不可與農民軍結下仇怨,如果對方願意派使者或有書信交送,一定要妥為接洽。
雖然因為機緣巧合,還有農民軍的流竄不定,清軍一直未與大順軍建立起正式的聯絡通道,但是有了那些與兩軍都有著通商的晉商們來回傳話,所以李自成他們多少都瞭解一點滿清方面的“善意”。
而對於滿清,李自成這些大順軍的高層可謂是毫不瞭解。多年以來,大順軍一直與明軍作戰,因此,他們只認為打敗明軍就會擁有天下,所以,他們很悲哀的降低了對關外清軍的注意力。
甚至李自成他們還認為:自己是與大明朝為敵的,而滿清也是與大明朝為敵的,既然這樣,那大順軍和清軍就是天然的盟友。李自成他們根本不知道:在兩國關係上,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會成為盟友的。
而在實際上,明末的戰略格局就是明、清、闖、豫四方爭天下的局面。而在這四方之間,絕不可能有著真正的盟友,只能成為敵人。所以在這張以天下為賭注的麻將臺上,李自成就忽略了一個最主要的對手。
因此,現在這三支將要發生戰鬥的軍隊就造成了一個相當複雜的局面。
首先看看李自成的大順軍:大順軍兵盛而驕,但多由農民軍組成。成份很雜,老幼不等,缺乏正規軍的訓練。其主要軍事領導人也多由農民組成,文化知識很底,缺少統籌全域性的戰略謀畫,所以說,這支部隊打游擊野戰方面優勢突出。對正規化的城市攻戰比較陌生。
再加上有了大批投誠的明軍加入,勢力雖然得到了膨脹,但還沒來得及對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