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起平坐了。
於是高迎祥和李自成並沒有利用自己人多的優點,想要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左良玉部平等廝殺,那當然會吃虧。而到了後來,見到戰局不妙,農民軍又逐次增兵,採用添油戰術想要挽回敗局,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可是左良玉雖然勝利了,但他也是有苦自己知。左良玉對農民軍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幾千官軍追殺著十幾萬農民軍漫山遍野跑的階段呢。他根本沒想到才過去大半年,農民軍的戰鬥力會成長到這種程度。否則的話,左良玉絕對不會與高李聯軍對攻的。
更不妙的是,左良玉的損失無從補充,人是死一個少一個。再來幾場這樣的大勝,當左良玉的部隊戰損率超過三成後,那他的部隊就會被打殘了。
於是在第二天,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改變了戰術。左良玉也不分兵了,他把自己的部隊聚整合一個集團,完全形成一個刺蝟陣。而農民軍的三位首領在聯絡後,也都拿出自己最強的老營同時發起了進攻。
農民軍一上來就進行了猛攻,可是無論是在足球場上還是在戰場上,密集防守都不是那麼好破的。再加上農民軍撲得太猛,左良玉利用農民軍兵丁只有悍勇,缺乏訓練、配合的弱點,用自己的騎兵進行了幾次反衝鋒,打得農民軍最後不敢放開進攻,最終又是獲得了一場小勝。不過,左良玉部也是又損失了一千多人。
這時候的左良玉就開始犯錯了。雖然獲得了兩次勝利,但他也被農民軍的猛攻打得膽寒,於是為了減少損失,左良玉就把自己的部隊撤入了身後的市鎮,要依託市鎮的建築,抵禦住農民軍的再次進攻。
雖然左良玉的做法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如此做卻限制住了自己部隊的長處。再加上市鎮的防禦總比不過城池,而農民軍中為數不多的流民,又可以當成炮灰使用到圍攻市鎮中去了,所以交戰雙方的差距反而是拉大了。
於是第三天的戰鬥更激烈了。雖然左良玉部對農民軍的殺傷更大了。可那些都是被作為炮灰的流民,因此消耗了左良玉部大量的彈藥、箭枝以及士兵的體力。
見到左良玉的兵丁有些力乏,跟在炮灰後面的農民軍老營兵馬順勢殺入了市鎮。而在市鎮巷戰中,左良玉兵丁這種正規軍的多人配合作戰又使用不出來,所以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要不是左良玉部火器兇猛,再加上左良玉的親兵隊奮力反撲,說不定這天農民軍就可以完全把全場戰鬥結束了。可就算是這樣,左良玉也在一天內損失了二千四百多人,全軍也被農民軍完全壓縮在了市鎮內。
當天晚上,左良玉清點著營中的傷亡,不禁仰天長嘆:“不知道援軍什麼時候來啊!”
可是左良玉不好受,高迎祥他們也不好受,老營的兵丁每一個的損失都讓高迎祥他們心頭在滴血。他們根本沒想到集合了十幾萬農民軍,竟然還是啃不下這支上萬人的明軍。
高迎祥他們之所以要打垮左良玉部,就是因為消滅了左良玉以後,就可以在這塊地區形成真空,讓農民軍可以肆意行動。可是再這樣打下去,這三支農民軍也要傷筋動骨了。
而且現在的農民軍撤也撤不了,萬一放過了左良玉,無論是被其反戈一擊,還是被其尾隨糾纏,對農民軍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更為不妙的是,農民軍也已偵察到有一支明軍來援。而那支明軍就是餘子璉的汝州軍。
為此,李自成派出了赫搖旗率領的一萬五千人前去阻截那支明軍,而剩下的農民軍就要在汝州軍突破阻截之前,打垮困在市鎮內的左良玉。(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章汝州軍中的神
因為主力要與左良玉戰鬥,所以高迎祥他們湊給赫搖旗的兵丁戰鬥力就不怎麼樣,最多稱得上是半老營,其中,撥給赫搖旗的一千老營騎兵就成為了這支阻截部隊的核心。
什麼是半老營呢?其實農民軍挑選老營兵丁的方法也很簡單,除了騎兵和弓箭兵等技術兵種以外,能夠進入農民軍老營的,只有那些在農民軍中生存了一年半載的或者完成了極其危險任務的流民,採用的方法也就是適者生存。
而半老營,就是說那些參加過幾次戰鬥,但是還沒有達到進入農民軍老營標準的流民。
因為來援的汝州軍人數與左良玉部差不多,農民軍當然把汝州軍的實力等同於了左良玉部。因此,只用這支一萬五千人的半老營軍隊去阻截來援明軍,這也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所以高迎祥他們就挑選了赫搖旗作為了主帥。
如果說劉宗敏是李自成的首號大將,那赫搖旗就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