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3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地眨了眨眼睛,“……而且,從地圖上看,你們的國家頭頂上就壓著巴西這個南美第一大國,後世的金磚國家之一。怎麼看都是巴西的地盤更大更好吧!”

“……巴西?這個國家只是在地圖上看著挺大而已!實際上根本沒有成為一個大國的基礎條件!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亞洲,外蒙古比日本和韓國大了多少倍?可是有誰認為外蒙能跟日韓相提並論的?”

莫茗少將有些不屑地搖頭道,“……你沒去過南美,可能不知道。巴西這個所謂的大國,是要打進去很多水分的。事實上,從戰略和經濟的角度來說,巴西這個國家就相當於是南美的俄國——國土看著很大,但是真正能住人的地方並不多,城市和人口都只能縮在一個小角落裡。而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像是南美的西伯利亞,看上去貌似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實際上卻根本不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413。第413章 、南美的中原

第一百零四章、南美的中原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而言,南美洲其實是一塊地理位置不算太好的地方。

——南美洲大部分的土地位於赤道帶內,北部三分之二的範圍都位於熱帶。而熱帶雨林地區又是人類開展經濟活動最困難的生態環境之一,僅次於熱帶沙漠。只是清理熱帶雨林的土地,就需付出極為繁重的勞動。而在熱帶雨林地區建設維護公路和鐵路的成本,也比在溫帶地區的成本高得多——熱帶的公路更加容易被瘋長的植物所淹沒,而鐵路和火車則更容易鏽蝕。糟糕的氣候又讓施工隊更容易被瘟疫擊倒。

即使在熱帶雨林地區有幾條可通航的河流,河岸也多為泥濘沼澤,不易建設城鎮。而且,熱帶雨林的酸性土壤相當貧瘠,並且疾病肆虐,氣候過於潮溼,使得穀物難以生長。

綜上所述,在熱帶雨林地區,既不適合發展農業,也不適合發展工業,連礦井和交通的建設成本都極高。所以,在熱帶地區,絕大多數人口都居住在海岸線上,而貌似植被茂密的內陸平原,反倒人煙稀少。

以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為例,它的850萬平方公里國土之中,有三分之一是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儘管亞馬遜河具有非常優越的航運條件,不僅水量豐沛,河寬水深,主要河段上沒有任何險灘瀑布,終年不結冰,幹流和各大支流之間可以直接通航,構成了一個龐大而便利的天然水上航運網。可惜這條河流的沿岸地區氣候實在過於溼熱,儘管水運交通便利,礦產和木材資源也很豐富,但基礎建設的代價卻高昂到了讓人望而卻步的程度,就像西伯利亞一樣不適宜人類生活。結果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這個絕佳的天然水運網路依然基本處於閒置狀態,沒有像長江和密西西比河那樣成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大動脈。

而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南方,則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不僅同樣溼熱,而且土壤酸性很高,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種植農作物。而且這裡地處內陸,又沒有可以通航的河流,所以往這裡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的運費都極為高昂,巴西人一直折騰到二十一世紀,也沒能把這片土地開墾出來。

因此,整個巴西只有最南部大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上的可耕地,只佔巴西領土的7%。而更悲劇的是,就連這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大部分又深處於交通不便的內陸。真正比較早就被開發出來的土地,只有巴西的東南部沿海,以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為核心的十五萬平方公里版圖而已,相當於四個臺灣島或小半個日本的面積——跟俄國一樣,巴西也是看上去幅員遼闊,真正的核心區卻小的可憐。

而其他的熱帶拉美國家,也都有著類似的困境——國土看著不小,真正能住人的地方卻不多。

除了海岸線的港口都市之外,熱帶南美洲的另一個人口稠密地區,則是安第斯山脈。這裡地勢較高,故而相對涼爽乾燥,雖然山地崎嶇,卻比低窪的雨林更加適合農業發展,於是成為了古代印加文明的搖籃。即使到了現代,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這些國家的主要城市群也並不位於沿海平原,反而建設在安第斯山脈之間,海拔最高可達二三千米的谷地和高原上,以此來避免熱帶溼熱氣候的困擾。

可問題是,高山地區固然涼爽,但公路鐵路的建設成本也隨之飆升。崎嶇的山嶺嚴重限制了這些城市與外界的往來,也讓這些山區城市彼此之間的交通變得十分困難,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上述麻煩在自給自足的農業時代,還不算太嚴重,所以在群山之中誕生了傲視南美的印加帝國。但到了工業化時代,則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