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遭到東林黨和整個地主縉紳階級的瘋狂打壓,更不要說什麼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轉嫁社會矛盾了。

連古羅馬的奴隸主都知道要養一群彪悍的打手監工,才能驅使奴隸幹活,偏偏東林黨卻拒絕承認這個道理。想象一下,如果二戰時期的日軍也跟明末的朝廷官軍一樣,軍械彈藥都被倒賣掉,士兵成批餓死在營地,步槍和火炮都是一開火就炸膛的垃圾,海軍艦隊都是一出海就沉的破爛,軍人出征打仗需要一路打家劫舍來湊軍糧,回國還要“享受”賤民待遇和各類歧視……那麼估計就是張學良大少都能在東京閱兵了。

第三,對於明末士大夫之中出現的“西學熱潮”,俞國振這個穿越者曾經抱有很高的期望,以為是“開眼看世界”的一種進步表現。結果等到他真的跟幾個“明末基督徒”與“西學愛好者”一交談,頓時大失所望——如果說清末的洋務派雖然問題頗多,好歹還有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進步意義和救國強國的樸素熱情,那麼明末中國出現的所謂“西學東漸”,當真就只是士大夫飽食無事之餘的消遣玩物而已。

在清末的時候,面對著工業革命之後急速變化的世界,還有被炮彈開啟國門的現實,一部分士大夫不得不勉強承認了西洋人的強大,開始了向他們的學習。而在明末的中國,西洋人在遙遠的東方還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東西方的技術水平也沒有拉開太多,明朝士大夫打心眼裡就不認為他們有什麼先進之處

之所以在明末的時候,會出現西學流行的潮流,乃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的財富和權勢都已經被瓜分完了,社會階層已經固化了。那些縉紳大戶的紈絝子弟靠著祖產就能不愁生活,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自然是熱衷於功名和仕途,但也有很多人不是當官的料,於是就把精力放在各式各樣的消遣上——那些比較傳統的,自然是醉心詩詞,一心想要成就文壇之名;那些比較放蕩的,則整日流連花街柳巷,沉迷於溫柔鄉;那些愛好幻想的,則去修道煉丹、唸經參禪,順便買蘿莉玩雙修;最後一些喜好新潮計程車大夫,才會去鑽研各種西學、雜學。正如現代的富豪互相攀比豪宅、豪車、遊艇、私人飛機和賽馬;以及維多利亞女皇時代處於鼎盛階段的大英帝國,有不少無心仕途的另類英國貴族,把海外冒險作為自己的主業一樣——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當冒險家對英國貴族來說是件時髦的事兒,很容易由此成為倫敦上流社交界的寵兒。

但正因為只是把這些西學看成個人興趣和消遣,而不是什麼真正有用的求官謀財、富國強兵之術,所以明末那些能夠接受西學計程車大夫,也普遍是“三分鐘熱度”,缺乏學以致用的熱情和計劃。雖然也有徐光啟推廣海外農作物,孫元化試驗西法鑄炮等事,但依然停留在個人行為的層面上,對社會的觸動微乎其微。

最後,也是最令人絕望的一點在於,這些東林君子的思想多半頑固不化,拒絕任何變通——除非被刀子架在了脖頸上。否則的話,不管這些讀書人是不是讀書讀傻了,但至少在要求別人的方面,都只會死抱著程朱理學聖人之說不放(自己當然是基本不遵守的)。簡而言之,一切不符合地主縉紳階級利益最大化和傳統觀念的事物,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連看一看都不願意,更別說學習和思考這些歪門邪道了。

在東林士子的幾次聚會上,俞國振曾經試探著提出一些建議,比如對農莊進行資本主義化農場經營,以此來提高產量,不要為了省心而只把田地出租給佃戶,對水利和育種不聞不問……還有發展多種特色經營等等,已經是儘量用利誘的辦法,想要讓他們對新知識感興趣了。誰知卻被東林黨的眾位官宦紈絝子弟極度鄙視,認為他粗鄙不文沒見識,居然跟他們這些清貴的讀書人說這等“下賤汙濁之事”。甚至就連俞國振親手操持淡水珍珠養殖的事情,居然也被冷嘲熱諷,說他是自甘下賤、搶了下人的活兒……

對此,俞國振花費了不少精力,才總算是理解了這幫傢伙極度扭曲的心態:他們一方面對財富貪得無厭,一方面又根本不屑於經營任何產業,只想著如何用權勢來巧奪豪取。對於從農業到手工業的一切生產活動,都秉持著鄙夷的態度,認為這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他們這些尊貴的讀書人只需要負責享受和揮霍就行了。這幫“天之驕子”唯一承認的“上進”正道,就是“讀書能夠做官,做不上官也能拿功名,從而獲得特權和財勢”,除此之外的一切思想言論,統統都被他們無視和鄙夷。你和他談格物,他和你扯大道;你和他談大道,你和你扯哲學;你和他談哲學,他和你扯氣節……總之,和屁股坐歪了的人進行談話是註定不會有用的,對精神恐怖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