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以南地區的核打擊。蘇聯的戰略核打擊遠端轟炸機部隊,這大半年來一直在以有時候每天兩顆原子彈,有時候每天三顆原子彈的頻率,卓有成效地飛速降低著戰線對面敵國平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的生活水平。

——在從耶路撒冷帶著三十萬美英盟軍沿著紅海東岸南撤之初,艾森豪威爾上將原本準備把司令部設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以便於就近聯絡協調沙特王國政府,從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搜集到儘可能多的給養物資。

不料,司令部還在搬遷的半途之中,利雅得就已經被髮狂的蘇聯人丟了原子彈,沙特就此亡國了……望著前方地平線盡頭騰起的蘑菇雲,沙漠中的艾森豪威爾上將無奈地下令車隊掉頭回轉吉達港,誰知僅僅隔了幾個小時之後,聚集了大量美英盟軍的吉達港,同樣也捱了一枚蘇聯原子彈,三萬美軍和一萬市民斃命。

眼看著吉達港也完蛋了,艾森豪威爾只好頂著當地人的抗議和騷亂,把司令部搬進了聖城麥地那,心想憑著這地方的宗教地位,蘇聯人應該不敢再隨便亂丟原子彈了吧?未曾想到不信邪的斯大林同志,在列寧格勒被核爆之後早已發了狂,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異教徒的聖城,對待麥加和麥地那這兩座城市,繼續是原子彈伺候,就像《聖經》之中的上帝降下天火毀滅索多瑪和蛾摩拉一樣,輕而易舉地摧毀了這兩座宗教聖城。

——正所謂“核彈之下,眾生平等”,面對致命的高溫、輻射和衝擊波,沒有哪一座城市更加高貴。

儘管如此,艾森豪威爾上將還是幸運地又一次逃過了此次浩劫。但蘇聯人的核彈還是如同冰雹一般,接二連三地不斷落下了……接下來又過了幾天,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全境已經找不出一座沒捱過核彈的城市,也找不到幾處還沒被汙染的水源了,艾森豪威爾只好再次長途遷徙,跟著繼續南撤的部隊,把司令部搬到了葉門的亞丁港……結果才安頓下來三天,又是一枚原子彈轟頂,把亞丁港的一萬多美軍和更多的市民送上了天。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艾森豪威爾在阿拉伯半島上到處轉移挪騰,跟蘇聯核彈大玩捉迷藏,同時眼看著一座座城市化為輻射廢土……最後到了夏天,鑑於阿拉伯半島實在是太不安全,艾森豪威爾只得把他的司令部徹底搬出了亞洲,繼續向南撤退到東非肯亞的蒙巴薩港,這樣才算是安穩了下來——這裡距離蘇聯最南邊的前線空軍基地太遠,超出了蘇聯戰略核打擊轟炸機編隊的作戰半徑,已經夠不著了。

遠道而來的美國人固然可以一走了之,但那些炸得焦頭爛額的阿拉伯人,望著被蘑菇雲吞噬的城市和綠洲,卻只能絕望地哀嘆:“艾森豪威爾走到哪裡,原子彈就跟到哪裡!”——哀嘆歸哀嘆,可面對著遍地開花的蘇聯原子彈和賴著不走的美英盟軍,身為土著的阿拉伯人,除了坐著等死之外,當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事實上,不僅僅是蘇聯人在阿拉伯世界遍地丟核彈,美國人同樣也丟出了手頭最後僅剩的兩枚原子彈。首先是核爆了蘇伊士運河北端的塞得港,更加徹底地摧毀了蘇伊士運河,堵死了蘇聯紅海軍從這裡衝出地中海,進入紅海和印度洋的可能性。另一枚原子彈則用於核爆開羅,成功製造出上百萬難民,把埃及變成了一個無政府狀態的爛攤子,使得蘇聯紅軍難以沿著尼羅河溯流而上,從東線向南進攻盟軍控制的黑非洲。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蘇聯原子彈還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邊緣一刻不停地落下,將一座座城市和港口化為輻射塵埃。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三戰的下一階段,很可能變成兩大陣營隔著大沙漠的種蘑菇比賽。至於在核爆前沿會死掉多少阿拉伯人和非洲黑叔叔,則只是一個無人關心的次要問題了。

——即使是死光了,也只能自認倒黴……在強權即真理、炮彈即正義的年代,這就是身為弱者的悲哀。

兩大陣營非但不關心他們的死活,甚至還打算對他們加大搜刮力度,以應對糧食危機和戰爭消耗。

除了非洲和西亞之外,蘇聯人在從西歐大規模撤軍之前,還對孤懸大西洋中央的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和加那利群島,同樣也投擲了前後數十枚原子彈,從而徹底消滅了美軍從大西洋方向反攻歐洲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自從勝利地結束了南太平洋奪島作戰,把軍旗插上覆活節島以來,就沉寂了許久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在四七年的春天再一次升起戰旗,拔錨出海,展開了新的大作戰……(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四章、南印度洋追擊戰(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