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都是手中沙雲中月;只有當人思考的瞬間,這個人才是真正存在的,所以叫我思故我在。
你的故事,正好印證了笛卡兒這個理論:身邊的人和事,已經不能給你更為明確的存在感了,只有走向內心這一條路,才會找到存在感。
不過歷史上還有另一種尋找自我的理論,那就是盧梭的自然主義理論。
“第一衝動總是最好的”,正好和笛卡兒相反。盧梭認為人的本能才是自我,思考越多,人就越虛幻。對你的問題,他一定會說,一個面色紅潤的老漁夫所具有的常識,比老同志滄桑之後的感悟更加值錢。
我知道,這世上肯定還有很多時髦的理論,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滿足自我的需要。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笛卡兒,還是盧梭,他們所講的,其實只是人類成長的不同環節、過程、經歷和感悟罷了。
身處不同的階段時,我們可以汲取不同的理論做營養。就像奶粉,針對不同人群,分了很多種類。
現在讓我對你說平凡生活的樂趣,一定沒用。N次外遇的女人,怎可能輕而易舉認同“平凡”二字?所以也才會對自己修行的方式,亦充滿戲劇性的渴望吧。
是的,每個人都非得要把自己該經歷的事走過一遍,才能死心。
女人大多喜歡戴安娜王妃似的傳奇故事,有高潮迭起有衝突四溢,可真相又是什麼呢?也許她不嫁王子,現在還好好活著。
平凡夫妻,一飯一粥,相濡以沫,在彼此的心裡,同樣會有寶貴的價值。只不過這樣的故事太多,實在容易被人忽略。
說到修行,在我想,它其實是人一生的功課。在你沒有注意的時候,早已開始了,它一直陪伴著你讀書成長、結婚生育、N次外遇,還有,很想離家獨居的這些日子。
否則,你何來勇氣,堅持一味苦讀書?又何來理由,柴米油鹽?更何來疑惑,N次外遇後琢磨怎樣才能跳脫紅塵,過清淨無為的出世生活?
這些所有的過程:乖巧、正面、立志、忍耐、叛逆、放縱、反思、撒手……何嘗不是修行的步驟?只是,從前並不自覺,現在開始自覺自願。
如你所說,人無法自足,便會向外索取。我相信,你的多次外遇,也是一種自我尋找。而慾望卻沒有止境,終會有索取無度的時候,除非自己覺醒、剎車,返回自身,尋找能繼續生長的力量和空間。
直到某一天,悟到得到,學會自然、自覺、自律時,也就學會了自愛、自享、自足。這個時候,功課就做得差不多了。
我身邊很多女性朋友,不少人都在走著修行這條路,有靠宗教,有靠讀書,有靠冥想,有靠旅行,有靠做公益,還有靠吃素菜穿布衣追崇簡樸生活……我想,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戰勝恐懼、孤寂、軟弱,能勇敢而平靜地面對生活。
並不用非得像笛卡兒那樣,閉門思考才算存在;也不用像盧梭那樣,為只顧一日三餐的老漁夫而喝彩。若是藏進了深山老林,遠離世俗,又怎麼檢驗你修行的成果呢?
見多了浮華、短暫、易朽、豔俗的情感和人事後……人總有累的時候,修行就是這樣一種休息:心懷感恩,珍惜自己,也珍惜別人。
如此心境,在我想來,似乎更需要平凡生活的滋養吧?
夏 景
NO。09 愛情有雜質,態度可選擇
夏 景:
我們的愛情,是純良的。
我能說出純良這個詞,不是偶然。相愛8年,經歷過分別、生病、失業、誘惑……種種,彼此相愛的感覺,卻從沒有發生過改變。也許我們性格相似,家庭條件相似,都是在健康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經濟上沒有太大的困擾,學業、工作上,也是一帆風順。除了好好相愛,找不出讓我們發生改變的任何理由。
從讀大學、研究生到畢業工作,就這麼一直愛下去了。
5年前,我們結婚。不想依靠父母,所以房子暫時沒有買,打算存幾年錢,好好買一套。我的老家在杭州,他是福建人,但我們都留在了讀書的城市——廣州。喜歡這裡,有同學、有朋友、有見證我們愛情的熟悉街道和建築。
前年春天,我們置辦起了新家。他也被派去上海的分公司工作,每個月能回來一次。我繼續留在廣州,他走之前,我懷了孕。
是個女兒。他很喜歡,我也是。生活變得很忙亂,我的母親從杭州過來幫我。每個月他回來的時間,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候,連小小的女兒,也能感受到這份驚喜。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