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0年,狄人攻衛,衛人恨五世國君之淫亂,拒絕替他們賣命,軍無鬥志,士無戰心,衛懿公戰死,衛國滅亡。衛國遺民不足千人渡過黃河,齊、宋援衛,擁立戴公,廬居於漕邑(今河南滑縣舊城東)暫棲。不久戴公又死,弟文公繼立。齊桓公發兵戍守亡而復存的衛國。但是漕邑不宜建都,公元前658年,齊桓公率諸侯助衛文公遷都於楚丘。
衛文公受命於危難之際,認真地吸取了前輩衛君的教訓,轉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衛國由此中興起來,國力日漸強盛。公元前642年,邢與狄還以為衛國一如以往好欺負,勾結合攻衛國,衛文公率兵果敢地擊退了敵軍,次年又###邢國,以報先前菟圃之役,其國力非昔日的衛國可比。衛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稱得上是歷史上少見的中興明君,這一首《定之方中》便是國人追憶文公當年的中興之舉,頌揚這樣一個堪為後人師表的中興之君,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他的景仰與尊敬。儘管穿越了三千年的歲月,至今仍然閃爍著光輝。
先來解題。“定之方中”的“定”是星宿之名,是營室之星。朱熹說,“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於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夏正十月,在節氣上是農曆小雪之時。這時,定星位於正南方,因此,北極星也可明確,南北既明,東西四方也就都可以正了。
“楚宮”即楚丘之宮,在今河南淇縣東邊。“揆之以日”,“揆”,度也,就是根據日影來確定宮室的走向。這首詩的第一章是說,定星黃昏出現在正南方的時候,文公率領大家營造宮室宗廟,工程計劃得很有聲色,宗廟宮室建好後建廄庫,廄庫建好又建居室。一切完成之後,又種上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