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和外國技師的聘用。
劉銘傳的改革雖然發生在大陸洋務運動的後期,在許多做法上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大陸洋務運動的影響,但和“重在防內,並無對外意圖”的李鴻章之流所搞的洋務運動還是有差別的。
劉銘傳很注意吸收華僑和民間資本所興辦的鐵路和煤礦都有商股參
些企業辦不好就交給民辦,這也和官辦佔壓倒地位的業有所不同。
他所創辦的企業如鐵路、郵政、電訊、航運等等,多數都卓有成效,不像大陸官辦企業那樣積弊重重虧損日甚。劉銘傳的眼光不僅僅以臺灣為限,他還希望“以一島基國之富強”,以臺灣“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從這點看,也應該肯定他是晚清洋務運動中一個具有進步傾向的人物。
我當年來後,曾經不無感嘆,劉銘傳實在是個幹實事的大才,什麼康有為之流,若是到了劉銘傳跟前,根本就不夠看才是真正能把變法維新一力貫徹下去之道,而不是靠強權,總想著把什麼好的都抓在了自己手裡,才能推行變法。
歷史上的劉銘傳中日戰爭時,得知臺灣被日本所得後吐血暈厥,不久之後鬱鬱而終,現在的劉銘傳,因為中國沒有戰敗,所以仍然活的好好的,在山西老家養老是康有為獨斷專行,撐權後不想把這位太后的老臣給請出山來,所以康有為是完全錯失了一個可以讓他好好吸收經驗的機會他在某些時候的自大,也正是他新政失敗的原因。
當初劉銘傳在臺灣的改革在慈禧的支配下進行的,在其推行過程中,他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種種阻力。因此,儘管他很想有所作為,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績,但還是有不少人對他進行掣肘、攻擊與誣衊,迫使他不得不於年告病辭官而去。
不幾年前,中日次在臺灣開戰之時,劉銘傳極為牽掛臺灣的防務,尤其擔心日本的侵略擴張。退隱之初,他多次上書李鴻章,請他轉告朝廷,對日本為患要多加提防,特別是要加強海軍建設。
可是繼任的臺灣巡撫邵眼光短淺,思想僵化,盡廢劉銘傳新政,清代所實行的惟一有計劃、有成效的改革就此夭折了。兩年後,劉永福接手臺灣,這才盡數恢復了當初劉銘傳所行的各項改革,雖然劉永福在政務方面,並不是奇才,可是他卻是極為敬佩劉銘傳,所以,對於劉銘傳之前所行之法,盡是原模原樣的恢復了,還不時給劉銘傳寫信,向他請教,所以劉銘傳在臺灣可以說是,做的極好,極為優秀的。
四年,軍進攻意圖進攻臺灣之時,一些官員考慮到劉銘傳系淮軍宿將,對日本情況研究頗深,交章奏請起用劉銘傳指揮抗日軍務,遭到光緒皇帝的師父翁同的阻攔,僅向他詢問戰守之策。劉銘傳亟盼朝廷能夠重新起用他,馳騁沙場,抗擊日軍。
可是最後,卻不得不失,不過還好,劉永福沒有丟了臺灣,還一舉把琉球拿下,才讓他鬆了一口氣,有人說劉銘傳“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臺省,實創中國未有之奇”,而其最偉大的成就,最值得後人景仰的事功則為“建臺省”——建設一個近代化的臺灣,而現在的劉永福就正在把這個成果最大化,讓所有的改革都發揮了它們最大的效果。
所當三月二十三日,日軍進攻時,他們發現,這比幾年前的那一場戰爭,更加艱難,也更加吃力,他們在進入臺灣海域後,就不時遭到一些不明船隻的襲擾,同時還要小心防備海面上的水雷,以免被炸沉。
日軍把心一,放下許多輕快小舟,下海在前面掃雷,於是不時聽到前方傳來震天的雷響,日軍在吃驚於水雷的數量之時,劉永福和劉十九也在吃驚日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
劉永福和十九在海面上佈滿了魚雷,可是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行動,清軍的艦隊不能出港,於是,在布水雷之前,劉永福便乾脆將艦隊都調往了澎湖一帶,伺機而動,以謀將日軍的艦隊合圍。
日艦到近前時,發炮猛轟各岸防炮臺。劉十九帶領基隆守軍奮起還擊,命日軍兩艘旗艦,讓守軍大為興奮,見攻擊不能奏效,日軍又改由側面進攻,連續轟擊小時,摧毀了基隆部分炮臺。
同時日軍再次放小船,並不時集中火力猛轟基隆守軍,以求能登陸成功,但是他們顯然打錯了算盤,劉十九早就料到了日軍會想要登陸一戰,在沙灘附近也埋下了不少地雷,遠處隱蔽的位置又埋伏了狙擊手,所以許多日軍,還未能登陸,便命喪海面,就算上來了,也有不少踩中地雷,被炸的四分五裂,活著的,也被岸上的狙擊手一一擊斃。
這一次當然不只有狙擊手的參與,還有馬克沁機槍的功勞,劉十九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