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柄,他們可不想像王錫爵那樣狼狽,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也加入王錫爵的行列,去分他的功勞,好事不能讓他一人都佔了。
部院大臣和科道言官們看到三位內閣大學士都在為皇長子出閣讀書的事情在積極奔走,當然也不能太落後不是!於是乎,自覺見不到朱翊鈞的臣子便不停的上奏疏,一份接一份的上,請求皇上讓皇長子出閣讀書;自覺有機會見到朱翊鈞的人,除了上疏之外,每天都去文華殿露一把臉,能見皇上更好,見不到也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就這樣在三位內閣大學士的奔走之下,再加上群臣的積極努力,當然鄭貴妃的“枕頭風”也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朱翊鈞終於鬆口了。
萬曆二十一年三月,朱翊鈞下詔內閣和禮部,皇長子和皇三子同時出閣講學,讓內閣擬定兩位皇子的各個講官,讓禮部準備兩位皇子出閣講學的相關事宜。
旨意下去,群臣又不幹了,兩位皇子按照同一標準出閣講學?這怎麼能行!大皇子是要做儲君的人,怎能跟一“普通”皇子同一標準,這絕對不行!
辦成了朱常洛出閣講學的王錫爵雖然功勞被分去了不少,但畢竟還是在他的出頭下辦成的,所以此時他在群臣中也算是有了不小的威望,腰桿也挺直了很多。他在這關鍵時刻又站了出來,不過卻不是帶頭去找朱翊鈞,而是讓群臣先稍安勿躁,讓禮部把朱常洛出閣讀書按照太子標準去操作,朱常洵的出閣儀式按照普通皇子的去操作。
禮部按照王錫爵的示意,把朱常洛的出閣儀式按照太子的標準執行,朱常洵的則是普通的皇子標準,然後把具體方案進呈給朱翊鈞。內閣也把為兩位皇子選的意向講官名單給了朱翊鈞,等待他來最後選定。
內閣送給朱翊鈞的候選講官名單也是分開的,朱常洛的候選講官明顯比朱常洵的候選講官名單高了一個規格,擬定為朱常洛按照太子的標準選六位講官,為朱常洵選四位講官。
內閣在為朱常洛和朱常洵選定候選講官時也著實花了心思的,也在其中做了些手腳。他們其實為皇三子朱常洵準備的那些講官候選人,有很多並不是看中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