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小說:篡清 作者:曾氏六合網

我們就等朝廷給咱們這些讀書種子一個交代!”

歡聲如雷一般響起。

徐一凡遠遠的站在街角,看著那裡的喧鬧。隱約還能看見譚嗣同意氣飛揚的面龐。

此時此境,他也只能苦笑一聲。心裡的滋味翻騰個不休。罷了,既然認定這條道兒,就只有硬著頭皮走下去啦……趕緊回吧。給翁老頭撞見不好收場。

他目光一轉,卻似乎看見一頂小轎也在另一條街角。轎內也有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霎也不霎的看著都察院口的公車上書。

再眨眨眼睛,小轎已經被兩個青衣轎伕抬起。飄飄的去遠了。

第一卷 京華煙雲 第四十二章 … 塵埃落定

光緒十八年發生的這次小規模公車上書活動。讓本來京師內洶湧暗流背後的所有人等,都一時震動得失聲了。

原來不絕於路,各處奔走鑽營的人物紛紛安靜下來。原來風光飛揚的帝黨人物,還有大小清流,這些日子簡直是閉門不出。

大家都屏氣凝神的等著雷霆震怒發作。只有那些參與了上書計程車子們還是神采奕奕的走街穿巷,酒樓茶館高坐。總有人不言聲兒的替他們結了帳,然後擦肩而過的時候翹一下大拇哥兒。

芸芸百姓,也不是對這個世道一無所知。總覺得該是有人把這個天下搞壞了,讓人家欺負上門兒來。大家都說,是皇上不拿權才變成這樣兒的。那應該就是這樣吧?

光緒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光緒帝難得的叫起開了大朝會。準備過年的六部九卿都給叫去湊齊。光緒憤憤的將都察院的摺子扔在地上,痛罵到底是誰想離間皇帝和聖母皇太后之間孝養之情?

每個人都在帝黨人物臉上讀到了一絲尷尬。誰都知道,挑頭上書的譚嗣同,可是翁同龢的學生!天曉得他們怎麼自己扳石頭砸自己腳的!

光緒當天下旨,譚嗣同妄言朝政,革除一切功名。交其父看管讀書,將來也永不敘用。參與上書士子,察其情節輕重。分別遞解回鄉或停考一至三科不等。

皇帝如此發作,背後的影子是誰,不用說都知道。反正大家就明白一件事兒,帝黨這次抽自己耳光,可抽得響亮!

原來帝黨攻擊的目標,重臣李鴻章北洋調兩江的事兒,不用說也沒人提起了。

至於禁衛軍練兵大臣,這個原來熱得燙手的餑餑,現在人人唯恐避之不遠。但是朝廷明發天下督撫議復,還上了洋人報紙,京師地方街談巷議的體面也不得不顧。

當日光緒下旨,並呈慈禧親覽。為慎重起見,為國朝根本計。先於直隸總督衙門設試辦禁衛軍練兵處。練兵大臣暫缺,唯一沒背景可以拿來頂缸,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新起特旨道臺徐一凡暫任試辦練兵處道臺銜幫辦委員。試辦練兵處糧臺由直隸總督衙門營務處兼管。

人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顧全體面的說法兒。這練兵處設在北洋衙門下面兒。李鴻章還能讓他起來挖自己牆角?要不了多少日子,大概就自己燈熄火消了。

說到這兒,倒沒人羨慕徐一凡這個新進這麼快就有了特旨頭銜,還有這麼個差使。

這頂缸的道臺,送去給李鴻章整治的。誰還瞧著流口水不成?

光緒十八年末的這次風波攪動,到現在似乎就是塵埃落定。誰也想不明白,到底誰在這裡面兒得了好處?

大清國略略夢囈一聲兒,又繼續沉沉入睡。

只有街巷之間,偶爾飄過的一兩句話兒。

“皇上睜著眼睛,怎麼分不出好賴人兒出來?”

“我看哪,咱旗人兵練不起來,就要完!”

鞭炮噼裡啪啦的在會友鏢局門口響著。

夥計們都興高采烈的擠在一堆望著。送官報的報子們在門口等著候賞。只要是會友的人,一個個都大拇指翹翹的。咱們會友,住著一個有差使的特旨道臺大老爺!還和咱們五爺是拜把子的兄弟!

王五也站在二門,看著門口的熱鬧,一聲聲恭喜大老爺得缺的喜報聲音直傳進院子裡面。他搓著手兒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兩個兄弟,一個給發回家。什麼前程也壞完了,一個高升得喜。這分際差別,到底是怎麼話兒說來著?

還有,徐兄弟納妾的事兒也得辦了,要不然二丫不明不白的跟著他去北洋任上。說出去丟了會友八十年清白人家的名聲。

他滿以為徐一凡會親自出來給報子散賞錢。結果出來的卻是徐一凡的管事章渝,手裡捧著一堆賞封。

王五詫道:“徐先生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