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大水牛,雲二柱一吆喝,大水牛大大健壯的身軀輕鬆就將小雨一家坐著的大板車拉著走起來。天上小翠時不時飛到前面,一會兒又飛回來停在小雨肩上。這兩天小雨全家也已經習慣了這隻八哥鳥這樣,根本不用人操心,這隻八哥自己就會去覓食,吃飽回來就和小雨待在一起,時不時還能跟你說幾句話!雲二柱一家以前也沒有見過八哥鳥,發現小翠像一個4、5歲小女孩一樣能溝通說話,除了開始驚奇了一下,後面也習慣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正常,還以為八哥就是這樣聰明的呢!而小翠也跟著小雨一起叫爹、娘、大哥、二哥,只有叫小雨叫主人。雲二柱一家有時覺得就好像自己家多了一個女兒似的。
一家子坐著牛車慢慢從家裡出來,小雨家所在的這個村三面都被大山包圍,小雨家在村子靠西的這一面,旁邊就是西山,村周圍這三面山,村裡人就簡單的叫南山、西山、北山,說是大山,其實不算太高,但綿延很深,是一片山脈,山上茂密的密林看不見邊際,據說有往北面走出去的爬了一個月山,才走出去有人煙,西面和南面那就沒有聽說誰走出去過,只有東面是一片平坦的平原。三面大山各有三條溪流流出在村裡穿過,又在村口匯合後併成一條大溪流,一直往最近的雲鎮流去,匯入雲鎮外的澗河,到最近的雲鎮上大約牛車一個時辰就能到,再往東走坐牛車的話要三個時辰就是安陽城,是個大城,因有內陸港口據說挺繁華,不過大家到鎮上後,因有澗河,一般是走水路去安陽城,水路順流去只要一個時辰,回來是逆流要二個時辰。
牛車快走到村口時,一個大約30歲中年漢子和一位少年挑著籮筐正往村口走,雲二柱一看,叫到:“大哥!善文!去鎮上嗎?上車吧!我們也去!一道吧!”
中年漢子回頭一看,笑著打招呼:“是二弟呀!”
“二叔!二嬸!震弟!逸弟!小雨!”少年靦腆的打著招呼。
“大伯!大堂哥好!”三個小傢伙一起叫著
這中年漢子就是小雨爹爹的親大哥雲大柱,住在村子北面。雲大柱和爹爹二柱的爹孃在二柱十二歲的時候就雙雙去世了。雲大柱比二柱大六歲,爹孃去世的時候也已成婚,和媳婦兩人帶大弟弟,等弟弟十六歲時幫張羅著娶了張雲娘,也就分家過了,兩家關係一直很好。雲大柱是個比較老實的樸實農村漢子,腦子沒有弟弟靈活,雖然也編制一些竹器、柳條製品,但沒有云二柱製作的精美和花樣多,因而生活主要還是靠種田,製作這些玩意只是空暇時間做點。雲大柱家有五個小子,老大雲善文今年12歲、老二雲善武11歲、老三善禮8歲、老四善義5歲、老五善信3歲,這少年便是大堂哥雲善文了。雲大柱家人口多,又主要靠種田生活,因而家境沒有二弟家富裕。這會兒兩人也上了車,將挑的擔子一起放上板車,坐在車尾,一起往雲鎮走去。
一個時辰後,牛車就走到鎮子口了,小雨一看,鎮子口還有一個竹製牌坊樣的東西,上書“雲鎮”,進入小鎮,只見整個鎮子臨河的小街蜿蜒細長,一塊挨著一塊鋪砌的石板路似乎沒有盡頭,小街兩側櫛比鱗次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烏簷青瓦,小樓屋簷比翼,上透一線藍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漣漪的澗河上,小船來往,櫓聲咿呀,時不時晃盪著倒映在水中的水閣和岸邊的林木,優哉遊哉,穿過一個接一個的橋洞。典型的江南水鄉呀!小雨大喜,真是好漂亮的地方呀!還是一個不小的鎮子呢!在水鄉,橋是極尋常的景觀,從澗河由西向東,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橫臥著四座古石橋橫跨秀麗的澗河,也許是建造年代的不同,這些古橋樣式紛繁多姿,風格迥然有異,宛如一個古橋博物館,那似垂虹臥波是單孔的園形石拱橋,當地人稱之為環洞橋,半園形的橋孔挺起了脊樑,二邊橋坡上的石級便顯得有點陡峭,聳在半空的橋面雖然只有兩張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橋欄仍然為行人留下了歇腳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樣的橋欄上享受著清新和涼爽,便有一種愜意。
進入鎮子,大家就分開行動了,約好黃昏時在鎮口匯合一起回家,大伯和大堂哥就挑著擔子去熟悉的地方準備去叫賣他們的籮筐和一些農產品去了,小雨的爹爹因手藝好,都是將東西交到一家竹器店,價格也要高一些,也不用自己去叫賣了。全家坐著牛車跟著爹爹準備去交了貨以後,再一起去布店去看娘要買的細紗布了。牛車沿著街道向沿河街道中間的一家大型竹器店走去。
第六章 竹器店初遇
雲二柱一行駕著牛車來到竹器店門口,這家竹器店正門門臉很大,正門在南面正街上,來來往往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