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推說身上創傷疼痛,不肯出面。冉閔忍了忍,自己屈尊去探望王泰,王泰還是擺譜不答。

冉閔再也忍不住。“你以為老子離了你不行麼?等我殺滅胡虜,回頭再收拾你!”他說。

他再次將人馬調集出戰,這一次他又勝了。殺死敵軍三萬多,殺得劉顯請求割下石祗的人頭來投降。

勝利回師的冉閔順手殺死高傲而狹隘的王泰,因為有人報告王泰暗暗招集人眾準備外逃投敵。

打了那麼多勝仗,下一步怎麼辦,怎麼管理自己的人眾,管轄自己佔領的地區,這些冉閔都沒有想過,更沒有人給他下指導棋。而且時間緊迫,他停下的時間不多,慕容俊已經派遣他最信任的慕容恪向他進攻。

冉閔和慕容恪雙方在魏昌廉臺(今河北無極)相遇。冉閔手頭僅有押運糧食的一萬軍隊,慕容恪的先頭軍就有十四萬。冉閔的兩位大將董閏、張溫看到慕容恪兵盛人多,建議冉閔避開慕容恪的銳氣,堅守一段時間,等到燕軍驕惰以後,再增兵出擊。

這兩人的建議當然完全正確,可惜冉閔此刻已經忘記當初多聽別人好意見的決心,他發脾氣說:“我準備就用這些人平定幽州,殺掉鮮卑慕容俊,如果碰到慕容恪就這麼膽小,人家豈不輕視我,我以後怎麼做人?”

於是,他一如既往,領軍出戰。也一如既往連連勝利,十戰十捷,殺得燕軍望而生畏。

現在輪到慕容恪施展軍事智慧了。他到前線細心巡視以後,對燕軍將士們說:“冉閔本人雖說勇敢,卻勇而無謀,他那勇敢只是匹夫之勇,個把健兒就能對付。冉閔的的軍隊堅甲利器,看來很強,但他們久戰疲勞,無法永久堅持。我們應該有信心取勝。”

慕容恪這番信心喊話有分析,有依據,確實起到了穩定燕軍士氣的作用。不過冉閔並不像他說的那樣完全勇而無謀,冉閔觀察到燕軍多騎兵,而自己的軍隊基本上是步兵,思考了一下,決定將部隊帶到叢林中去。他感覺這有利於自己軍隊作戰,卻讓燕軍的戰力受到制約。冉閔充分利用戰場地形地物的觀念非常好,他應該是一個優秀的戰術指導人。

望見冉閔部隊的移動方向,慕容恪們擔心了。一個叫高開的參謀對慕容恪說:“冉閔真要進了叢林,我們簡直沒法對付。我看應當趕快派遣輕騎兵去挑戰,詐敗佯輸,引誘冉閔重新回到開闊的平地上來。”

慕容恪覺得高開的意見很正確,立即派輕騎兵出擊挑戰。冉閔知道這可能是慕容恪的詭計,但他想,是詭計又能怎樣,怕你詭計不成?

這下糟了,慕容恪採納正確意見,以少量輕騎兵像牽牛鼻子那樣毫不費力就牽著冉閔回到了不利於他的平地。冉閔帶點孩子氣,最受不了別人激將。他自持勇敢,不採用正確建議,甚至還拋棄自己的恰當構想,一步步走向了慘敗!

慕容恪看見冉閔中計,立即動手佈置戰陣。他將全部兵力分成三部分:中軍豎大旗,用鐵鏈將五千鐵騎連成方陣吸引對手(這其實就是後來金兀朮攻宋使用的柺子馬、鐵浮屠),要求另兩部分在激戰時從側翼包抄,將冉閔的軍隊重重裹住,讓他們無法脫身。

冉閔作戰的慣例是衝擊敵人最強部位,哪裡強就往哪裡打。反正自己一杆兩刃矛從未碰上對手,什麼都不怕。這種打法可說是典型的斬首戰術,因為敵人的最強部位往往就是他的主帥所在地。打倒了主帥,敵軍會迅速瓦解。

這次冉閔望見慕容恪的中軍大旗,二話不說,縱馬就衝。他左手操矛,右手拿鉤戟,撥開如雨的飛矢,不停地刺殺鉤挑。慕容恪的鐵騎兵瞬間被他殺死三百多名,給慕容恪出主意引誘他的高開僅僅被他的鉤戟擦著,就再也緩不過氣來。

不過冉閔所殺的只是慕容恪鐵騎的外圍,那些鐵騎被鐵鏈連著,沒有人能夠閃避,方陣怎麼也無法衝開。

而且,冉閔能這樣衝殺,可不是別人都能這樣。他的部下全被隔斷包圍,後續無人,燕軍對他本人的包圍圈也越來越縮小。冉閔知道形勢不妙,一拍坐下的棗紅馬說:“我們走吧,朱龍!”

朱龍是冉閔日行千里的寶馬,最解冉閔心意,它長嘶一聲,昂首往東奔突而出。

統一北國 十九

冉閔和他的朱龍這一人一騎向東奔跑了二十餘里,朱龍再也掙扎不動,它最後看一眼主人,倒地而死。失去了朱龍的冉閔被蜂擁上來的燕軍捉住,慕容恪將他送往葪城交給慕容俊。

慕容俊知道要冉閔下跪是絕不可能的,只得讓他站著。

慕容俊說:“你只能作奴僕,怎麼配稱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