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紅色紈絝 作者:北方網

“這個大學校,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窯洞那位還要求學校縮短學制,教育要革命,不能讓“資產階級統治”學校。

《五七指示》反映了窯洞那位要在全國每個基層單位開展“批判資產階級”的思想,也表現出他對知識分子一貫的不信任態度。《五七指示》出臺後,中X中央轉發了這封信。

19XX年8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全國都應該成為XXX思想的大學校——紀念x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9週年》對《五七指示》作了進一步闡述及推廣。

19XX年,黑X江柳X幹校命名為“五七”幹校,成為中國第一個以此命名的幹校。此後大批的五七幹校在各地開辦,許多老幹部被“下放”到幹校勞動。

“五七幹校”由此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特定的名詞。

()

當時包括□□□中央、國務院等大批國家機關在南河、北湖、西江等18個省區創辦了105所五七幹校,先後遣送、安置了10多萬名下放幹部、3萬家屬和5千名知識青年。

而各省市地縣辦的五七幹校更是數以萬計,在那裡接受改造的學員有數十萬人。

19XX年“九?一三事件”後,《人民日報》刊發社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1972年4月24日)要求正確執行黨的幹部政策,“解放”了一大批老幹部和專家教授。隨著他們的返城,五七幹校也漸趨衰落、冷清。

但誰也不敢貿然撤銷;仍有一批人滯留在此。大多數地方則把五七幹校當作讓幹部輪流去勞動、學習一段時間的場所。

當全國掀起“批林批孔”、“批儒評法”、“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評《水滸》”

運動時,各地的五七幹校則成了辦應景學習班的場所,平時則只有看守房舍和農具的留守人員。

直至19XX年2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停辦“五七幹校”有關問題的通知》各地此類幹校方陸續宣告正式撤銷。

這類幹校一般選址在偏遠、貧窮的農村,去幹校的人被稱為“學員”無論資歷深淺、品級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戰士”他們中間有機關幹部、大大小小的走資派、科技人員、大專院校教師、反動學術權威……有的還拖家帶口,未成年的小孩被託給城裡或家鄉的親友代管。

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如X國作協、X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等單位,連老弱病殘除外的政策也被置於不顧,統統攆進幹校;年紀最長的有七十(俞平伯)、六十(冰心、陳伯翰等)以上的人,喪失勞動力的、體弱的、深度近視的人就更多了。

他們被不分年齡、性別,統統按照軍隊編制,編到劃定的連、排、班去,由軍宣隊或工宣隊管理。

他們被規定過軍事化的生活,出工、收工,必須整隊呼口號,唱語錄歌;要“早請示、晚彙報”例行性地一日數次集體齊聲“敬祝窯洞那位萬壽無疆”甚至參加野營拉練。

他們的學習內容:是體力勞動:種田、挑糞、養豬、做飯、挑水、打井、蓋房……要求自食其力。有很多人因不堪重負,被勞累折磨誘發的疾病致死。

當時,窯洞那位之所以要這樣搞,也是出於好心,因為,蘇聯老大哥的那些幹部所作所為,讓窯洞那位產生了危機感,在蘇聯那個時候,官員是不工作的,而且是高高在上的,那就是完全脫離了群眾,對於這種現象,窯洞那位看到肯定會聯想起國內的幹部們會不會這樣幹呢?

所以,才會有這個五七幹校的成立。

這也是洗刷革命幹部們靈魂的地方,反正就是每天喊口號,檢討自己的錯誤,還要幹活,汗!

說個例項吧,運動期間,有一個在延安窯洞級別的老幹部,被送到了五七幹校進行思想改造。

這位老同志都五十了,被分配到專門烘乾合成絲木房的工作,什麼是絲木呢?

就是把木頭刨成了木花,用木花摻和在一些其它的東西,再透過高溫烘烤成一塊塊的木板,就這樣的工作,要知道,那個烘乾房的溫度可以達到1000度!你們想那多熱啊!

這位老同志第一次幹這種活,把門一推開,那頓時就是一股熱浪撲面來,雖然他身上穿了厚厚的棉布罩衣和棉手套,但是,房裡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這位老筒子本能的說了一句,哎呀我的媽啊!

好了!完蛋了!就是這句話!

對於後世的人是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就這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