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藻佩服道:“張司令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佩服佩服!”
“臣等附議!”傅學賢和程坤也紛紛附和點頭,都一臉驚訝,沒想到這個李府的奴才經過這些年的學習後,已經大翻身了。
“不錯!不錯!”李衛國點點頭,垮了張小六一番,也是很高興。
傅學賢突然皺眉,說道:“萬一在上海開戰,對上海的經濟影響甚大!”
李鴻藻也說道:“上一次川沙和浦東地區是一片荒草地,跟英法聯軍在那裡決戰倒是不影響什麼經濟。可如今川沙和浦東也有大部分地區規劃進了上海城區之內,再在這裡開戰,破壞甚大,經濟損失甚大。”
張小六不在乎道:“上海的三道城牆都修建的十分高大堅固,英法聯軍的火炮依然都是直射火炮,根本打不進市區之內。至於工業區,浦東並沒有,都在黃浦江南岸,應該損失不大。”
當年李衛國開始建設大上海時,因為當時的實力弱小,是以防禦反擊為出發點的,就是把上海的城牆修建的高大堅固,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澆灌,作為抵禦外敵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城市內不再允許修建木質房屋,新建的房屋必須是鋼筋混凝土建築,這也是當時李衛國的信心不足,以為一旦城牆守不住時,軍隊退入市區內,依託鋼筋混凝土的房屋進行城市巷戰,把上海打造成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當時的計劃是保守的,沒有想到輕鬆取得了淞滬會戰的勝利。如今若再來一次,李衛國可真不捨得了,畢竟就算能取得斯大林格勒那樣的保衛戰勝利,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也毀了。對於李衛國而言,他會很心疼的。
李衛國於是道:“這一次,不會再讓英法聯軍輕易登陸了,戰場擺在海岸線附近,確保城市不受影響。”
李鴻藻擔憂道:“可是,在海岸線附近交戰,英法兩國的海軍太過強大,我們的軍隊是不是太吃虧了?”
這是硬傷,沒有制海權,在海岸線附近交戰必然吃虧的。
不過,李衛國不懼,他有信心,因為東海艦隊有大殺器。
“無妨,這一次東海艦隊會參戰,配合岸防部隊、淺海和海岸線雷場,英法聯軍就算登陸成功,也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按照李衛國的計劃,英法聯軍為了登陸將消耗掉大量的兵力,剩下的兵力登陸後,也將遭到南洋軍優勢兵力合圍,迅速結束戰爭,將戰爭的破壞性和影響降至最低線。
越是經濟繁榮,越是打不起戰爭,因為損失太大了,心疼啊!
所以李衛國的戰略方針就是儘可能的快速結束戰爭。
正在這時,吳王府親兵緊急求見。
“報——啟稟王爺,朝廷送親隊抵達了,王妃請王爺速回!”
李衛國頓時苦笑,這一天還是到了,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未完待續。)
第0232章 給你三條路選擇
朝廷的送親隊伍很龐大,上千人,幾百輛車馬,綿延數里地,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製造聲勢,想要讓李衛國治下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對待李衛國是多麼的皇恩浩蕩。
面對這種厚恩,如果李衛國再造反,那麼就會給老百姓一個不忠不義的印象,李衛國的聲望必然會遭到重創。
這是陽謀,無法破解,卻可以降低影響力。
這不,當朝廷的送親隊剛到長江時,東海艦隊就派出了大量戰艦,美其名曰護送過江,實際上卻是將送親隊的人扔進了船艙軟禁了起來,不讓他們露頭。
同時,上海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李衛國親自出席祭天儀式,為萬民祈福,這令整個上海萬民空巷,注意力全都轉移到祭天上面去了。
當朝廷的送親隊進入上海時,只有很少的人看到了,只以為是普通大戶人家嫁娶,根本不會想到是朝廷的賜婚隊伍到了,因為所有能表明身份的牌匾都被“弄丟了”,隨行宣旨太監也意外“壞肚子”,沒法站在大街上宣揚了。
就這樣,朝廷賜婚隊伍稀裡糊塗的進了吳王府,訊息被封鎖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
李衛國接了旨意後,打發了宣旨太監,送親隊伍一路被軍隊“護送”離開了上海,一千送親隊伍當中,只留下一個新娘子和四個陪駕丫鬟,以及兩百陪嫁奴才,還有一大堆賜婚嫁妝。
新娘子好歹也是皇太后的妹妹,威名赫赫的鈕枯祿氏,可惜孃家沒有來一個人。
不用猜也明白,這就是政治犧牲品,是被用來穩住李衛國,如果朝廷順利滅了李衛國,這樁婚事將不被承認。否則如果沒能滅了李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