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2 / 4)

小說:偽鈔帝國 作者:京文

為啥?

君不見12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炮彈有多重?45公斤,還好彈頭彈藥一體,比75毫米火炮炮彈重了整整20公斤。

君不見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炮彈有多重?50公斤,只是彈頭重量,算上發射藥包還得增加20公斤,若是再來一個最遠射程,還得安裝三五十斤的發射藥才行。

坑爹的重量啊!一群小胳膊小腿的輜重兵可是得累慘了,這不整天不幹別的,全都在訓練體力呢,不然等到上了戰場,搬兩發炮彈就累趴下了,那還打個屁仗。(未完待續。)

第0223章 黃金版**問世

不光是大口徑炮彈的重量,一門六四式重榴彈炮戰鬥全重達到五噸,儘管有輪子,也得需要四匹馬才能拉得動,這還是正常的道路,若是碰上山路,四匹馬恐怕也很難拉得動了。

面對後勤方面整天吐苦水,李衛國只是安撫他們淡定點,表示要不了多久就會給他們解決問題。

當然,這不是隨口敷衍,而是李衛國的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後勤運輸能否跟得上,關乎一場戰役乃至戰爭的成敗。

君不見淮海戰役如何取得的勝利,那是三十萬老百姓用小推車來裝載彈藥才取得的勝利,情同此理,李衛國不可能打一場戰役就動員三十萬老百姓來負責運輸,因為二者間的情況不同,淮海戰役時期,老百姓窮的沒飯吃,破家破業可毫不心疼的丟棄,然後去幫紅軍幹運輸。別說徵召三十萬老百姓幹活,就算徵召一百萬,也沒有問題,因為經濟已經崩潰,不可能再崩潰了。

反過來李衛國的情況就不同了,他治下的老百姓安居樂業,統治區內經濟繁榮,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可不是破家破業隨便拋棄的。一旦徵召三十萬老百姓參加後勤運輸,不但得給老百姓發工資,還耽誤了三十萬老百姓正常的工作,損失更大。

這就是二者的根本不同之處,所以李衛國既得重視後勤運輸,也得考慮自身經濟損失問題。

目前南洋軍的後勤運輸工具基本上是依靠火車和牛馬車來進行軍事運輸,火車自然強大,多少物資都可以迅速運輸,但問題在於鐵路只有江南省和浙江省有,儘管從1861年開始,李衛國就下令在長江以南八省全部動工開建鐵路,但地盤太大了,四年來僅僅建成了一萬公里長的鐵路。因為江西、雲貴地區多山,造成修建鐵路困難重重,別看總里程達到一萬公里,其實鐵路線都是各省獨立分開分段修建的,並不能連線在一起,且大部分都沒有完工。

這樣一來,一旦戰爭爆發,在江南和浙江兩省內,由於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因此南洋軍的後勤補給壓力不大。但戰爭肯定不會侷限於江南和浙江兩省內。顯然這是一場全國性的統一戰爭和抵抗外敵侵略的衛國戰爭,戰火將燒遍全國,長江以北的八省、五將軍轄地可是一條鐵路都沒有,一旦在那邊打仗,運輸工作全得靠牛馬車。

針對這種情況,南洋軍的後勤運輸壓力就變得非常大了,因此李衛國制定的應對策略就是迅速打造一支汽車運輸隊,來解決後勤運輸問題。

這個構想早就開始了,可以追溯到五年前。當時巴尼特和惠更斯在李衛國的引導下。對石油化工產生極大興趣。經過三年潛心研究和實驗,如今在江灣工業區內已經有了一座石油化工廠,實現了石油化工工業化生產,也是全世界第一座和唯一一座石油化工廠。這可比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荷蘭殼牌石油化工公司早了三十多年。

這都是李衛國帶來的蝴蝶效應,江灣石化工廠日產淨化原油五百桶,汽油五十桶,柴油三百桶。石油全部是從波斯帝國運回來的。當初李衛國派容閎前往波斯灣,從波斯帝國購買了一塊海灣地區盛產石油的地皮,此後在那打井採油。每天可生產原油一千桶,每個月將採集到的石油經海路運回上海一趟,在江灣石化工廠進行加工,五百桶淨化原油是在原油基礎上進行初級過濾雜質得到的,然後在冶煉汽油和柴油。

雖然產量不高,但足夠滿足南洋軍的需求了。一小部分汽油用來裝填高壓噴火筒,在南洋軍噴火兵身上服役,大部分都用在戰略儲備上面,等待一個新的消費者誕生。

這個新的消費者便是內燃機車,包括汽車和卡車。

關於內燃機的基本原理,比如四衝程做功,噴油嘴原理,壓縮點火式等關鍵要素,五年前李衛國就已經全部告訴給巴尼特和惠更斯二人了,在一年前,二人已經研製成功了熱效率28%功率150馬力的柴油機,以及熱效率32%功率85馬力的汽油機,其中柴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