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衛國過境安徽和江北時,李鴻章的淮軍並沒有阻攔。不過朝廷得知此事後,咸豐頓時大驚,急忙下聖旨要求李衛國不得帶兵北上,要求滬軍全部留在上海防備太平軍,要讓李衛國只帶幾百隨身護衛進京即可。
但李衛國顯然不會聽的,很快由李鴻藻起草的勤王宣言傳檄各地。李衛國高調宣佈帶兵進京勤王,幫助朝廷抵禦英法聯軍進犯。
於是,朝廷和李衛國各執一詞,朝廷說李衛國是抗旨不尊,意圖造反,李衛國則堅稱朝廷被肅順等奸佞把持,皇帝被矇蔽,所以帶兵進京勤王,清君側。
咸豐得知此事後。頓時氣的吐血,病倒在床。
隨後雙方頓時打起了口水戰,老百姓一時間也分不清到底誰說的是真誰說的是假,北方的老百姓處於清廷統治之下,大部分相信朝廷。南方的老百姓只知道李衛國而不知道朝廷,所以相信李衛國的話。
不過當英法聯軍攻陷天津時,咸豐逃往承德了,全國人民頓時譁然了。皇帝拋棄了他們,他們得知李衛國曾經打敗過英法聯軍。因此北方的老百姓開始相信李衛國的話,希望李衛國儘快帶兵勤王,抵擋英法聯軍進犯,於是全國輿論開始全面倒向李衛國。
李衛國率領滬軍北上,過李鴻章的防區沒有受到任何阻礙,淮軍很剋制。就連一向敵視李衛國的左宗棠也沒有刁難,彷彿這一切早就得到李鴻章的提前安排了。
不過,進入河北時,河北巡撫百順一度緊閉城門,不準滬軍透過。
歷史程序在這時發生了大變化。英法聯軍進攻速度非常快,快的讓李衛國不得不加快行軍速度了。
這時候但凡擋在李衛國前面的,一律殺無赦。
接下來的幾日裡,滬軍接連在邢臺、保定兩府強攻破城,連殺了十幾個當地官員和數千守城的清軍綠營兵之後,河北巡撫百順終於害怕了,他見滬軍分分鐘滅了守城清軍,擔心李衛國殺他洩憤,於是趕緊下令沿途各府縣開城門放行,可不敢得罪李衛國這個殺神。
還好河北清軍實在太弱了,滬軍攻城沒有什麼傷亡,也沒有耽誤多少時間,因此李衛國沒有派兵進攻石家莊去殺百順洩憤,而是急著向北京趕路,因為李衛國心中記掛著圓明園,那可是他看上的東西,不允許被英法聯軍洗劫了。
當然,滬軍第四鎮就秘密潛伏在圓明園外的百望山莊,地道已經挖通了,直通圓明園內部,可隨時進入圓明園內。
只是陳亮和海明澤二人還沒有接到李衛國的具體命令,暫時還沒有行動。
因為英法聯軍的進度太快了,李衛國自己也不敢肯定英法聯軍什麼時候會去洗劫圓明園,所以這是最大的變數,李衛國不得不小心行事,生怕一個不小心造成圓明園的歷史悲劇發生。
“僧格林沁跟英法聯軍打起來沒有?”
李衛國問道,他只記得圓明園被毀是在僧格林沁戰敗之後,一股敗退的清軍把英法聯軍引到了圓明園,導致圓明園被直接洗劫了。
此次隨行的參謀只有陳靜南一人,吳庸和其他人留守上海大本營了。
只聽陳靜南點點頭又搖搖頭,回答道:“我也不太確定,我們的人還沒有探聽到僧格林沁什麼時候在哪裡跟英法聯軍決戰,可是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們的偵察兵靠近僧格林沁大營時,有人從大營內向我們的偵察兵射出一個紙條,上面寫著‘十八日,八里橋,決戰’字樣,我們的情報員不知道是真是假,卑職也不敢輕易相信。”
李衛國一聽八里橋三個字,頓時眼前一亮,確通道:“如果是八里橋,那就一定是決戰地點無疑了!”
陳靜南好奇道:“主上為何如此確信?僧格林沁有很多地方可以選擇決戰,八里橋的位置並不佔優勢?如果是我就絕不會選擇那裡,一馬平川,反倒時候英法聯軍的火槍兵拉開陣型。”
李衛國知道歷史上的僧格林沁就是蠢得選擇在八里橋跟英法聯軍決戰的,只是如今歷史改變了,他只是不知道具體時間是哪天而已。
“僧格林沁擅長使用蒙古騎兵,他一定是準備用騎兵衝擊英法聯軍火槍陣,這招如果放在拿破崙時代倒是管用,可惜英法聯軍已經破解了拿破崙騎兵戰術,這招對他們已經不管用了,反而會加速僧格林沁的敗局。”
陳靜南頓時想通了,讚歎道:“主上英明,我們的偵察兵的確發現了僧格林沁集中了五六萬騎兵部隊,的確有很大可能性採用騎兵破襲戰術。”
李衛國微微一笑,突然問道:“你說訊息是從僧格林沁的大營內用弓箭射出來的?可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