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謂。
就連吳庸、陳靜南這些智者,這些年來隨著中國日益強大起來,很多技術都領先歐美,他們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和高傲了,並不願意跟歐美合作。
只有李衛國清楚,中國在人才方面的培養才剛剛起步,歐美各國卻領先幾百年了,人才創新能力強大,中國雖然人口基數大,人才增加速度快,但只是在模仿歐美現有的科學技術,若輪創新能力則還差一大截,就連後世改革開放的中國在三十年之後才偶爾出現幾個有創新的人才,可見這個教育差距之巨大,需要長久積累才能爆發。
所以,基於這些原因,李衛國還不想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的敵人,在中國沒有完全強大起來之前,中國還需要全世界的幫助。
“朕準備暫停在歐美的一些行動,暫時緩和一下跟歐美各國的關係。在這期間,你們必須抓住更多的間諜,儘快將我們的被俘特工換回來,否則若是讓歐美國家掌握了我們的把柄,整個世界都會大亂的。”
見李衛國如此重視,吳庸、陳靜南等大臣們也不敢違背。
“臣等不敢懈怠!”
這次會議之後,中國警察和國土安全域性在全國境內展開了大規模的反間諜行動,破壞大量歐美各國間諜機關,抓獲數百歐美間諜和數千為歐美工作的中國公民,頓時震驚全世界。
當然,歐美各國也在嚴打中國間諜,雙方頓時展開激烈暗戰。
好在李衛國下令撤走了大批中華神盾局特工回國,損失並不大,倒是抓捕了大批歐美各國間諜,這將為日後雙方交換間諜創造了條件。(未完待續。)
第306章 前無畏時代降臨
隨著德國首相俾斯麥訪華,全世界的眼球迅速轉移到了中國。
這是幾千年來,歐洲第一位首相級別的大官訪問古老的東方帝國,將成為東西方政治交流的導航燈。
李衛國在皇宮接見了俾斯麥,並進行了親切的交談。李衛國為俾斯麥介紹了中國的國情、民族文化和經濟發展,對於中國取得的巨大輝煌成就,俾斯麥感到震驚和羨慕,表示德國也要追隨中國的經濟建設模式,發展德國經濟。
隨後,俾斯麥也向李衛國介紹了德國的國情、民族文化和經濟發展情況,並轉達了德皇威廉一世對李衛國的親切問候,附帶還有一封新筆信轉交給李衛國。
晚些時候,李衛國在皇宮設國宴邀請俾斯麥以及德國訪問團成員,各國大量記者獲准進入宴會現場進行拍照和報道。
第二天,中國三省六部大臣先後接見了俾斯麥及其德國代表團一行人,雙方展開交流。
對於俾斯麥來說,重點在於政治意義,加強同中國的合作,他覲見中國皇帝李衛國,得到了李衛國的點頭,原則上允許德國採購中國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引進相關技術等。
這其中對於目前的德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引進中**方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
這一次訪華,俾斯麥帶來了龐大的德國隨行人員,都是德國著名的財閥掌舵人,他們一起訪華,重點就是跟中國各大企業、工廠進行商業和軍事合作。
儘管中英第四次雅片戰爭已經結束,表面上和平了,但實際上英國在處處防備著中國,暗中使絆子影響歐美各國不跟中國進行貿易合作,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暗指中國製造違鈔擾亂歐美經濟,很多歐美國家都信了。只是沒有證據罷了,但卻可以不跟中國進行商貿合作。
而俾斯麥率領德國財團們訪華,卻幫助中國重新開啟歐洲的大門,將德國變成二級分銷商,將中國商品向歐美各國銷售。
這需要互惠互利,所以李衛國才會原則上同意德國財團採購中國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技術。
兵部、禮部和工部是最忙的,因為德**方向中國兵部提出了大量的採購清單,包括先進的火炮、戰艦、潛艇、軍用卡車、水鐳、地鐳、魚鐳等。而德國民間財團則紛紛向中國禮部的膳部司(衛生部)、中國工部的工部司(建設局)、屯田司(農工商部)洽談從中國進口醫藥、醫療衛生器械、高強度精良鋼材、石油化工產品、茶葉、瓷器、絲綢等中國著名的商品。
中**方在向李衛國請示後,最終同意和德**方簽署總價值5500萬金馬克(約合人民幣2750萬)的軍購大單,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向德**方陸續供應清單上的武器和裝備。
首先是德國陸軍採購清單。重點是155毫米50倍徑的陸軍重型加榴炮108門,單價11。2萬人民幣/門。
目前德**工還無法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