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2 / 4)

小說:偽鈔帝國 作者:京文

計借鑑了中國海軍的定遠級鐵甲艦,這是因為我們之前在戰艦設計方面走了彎路。看看我們設計建造出來的那些鐵甲艦,千奇百怪,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最終都在黃巖島一戰中沉沒。表明我們的設計失敗了,而中國海軍只設計了一個定遠級就成功了,表明他們的設計方案是未來海戰的方向。值得我們借鑑。”

一提到黃巖島海戰,等於在戳英國政府和海軍的傷疤,眾人紛紛黯然。

本傑明於是問道:“我不反對你借鑑中國戰艦的設計方案,但我不明白,上一次我們在主炮口徑和射程上就吃了大虧,如今既然知道中國海軍的主炮是12英寸50倍徑,為什麼你還要安裝40倍徑的主炮,這不是等於明知道對方主炮能打10公里,你卻安裝只能打8公里的主炮,這不是還要捱打嗎?”

面對本傑明的質問,知道內情的紐卡斯爾等英國海軍官員們頓時羞愧的低下了頭。

費舍爾嘆口氣,回答道:“首相大人說得對,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我們到現在都還沒有研製成功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目前我們只能將倍徑提升到35倍,這已經是我們造炮工廠的技術極限了,就連整個歐洲最先進的造炮廠德國的克虜伯工廠也只能造出35倍徑的12英寸炮管,其他國家最多隻能造出25倍徑的12英寸炮管。”

這是一個沉痛的事實,歷史上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儘管各國的鐵甲艦都在發展,噸位越造越大,但主炮最大口徑一直沒有突破12英寸(305毫米),倍徑最高只有25倍,比如德國為當時的清朝北洋水師建造的定遠艦就是這種克虜伯大炮。

問題的核心在於越大口徑越長倍徑的主炮,炮膛膛線磨損越嚴重,一發炮彈打出去,幾乎能損失掉一兩重的鐵屑,腐蝕更加嚴重,在沒有解決膛線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耐磨損的內膛材料問世前,各國的最大口徑主炮都停留在25倍徑以內。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歷史上自從鐵甲艦出現後,幾十年內都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海戰,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所以各國海軍並不知道海戰中主炮的射程帶來的巨大戰術作用。

同時,還有一個戰術上的原因,那就是艦載火炮炮瞄系統。各國都在用機械式瞄準具進行海戰,依靠炮手的眼睛進行瞄準開炮,海況惡劣,距離太遠人眼根本看不清,所以英國海軍奉行了幾十年的三千米有效交戰距離的宗旨,25倍徑的主炮膛壓足夠用了。

這幾個原因導致了歷史上的這段時間各國的主炮倍徑沒有太大變化,沒有去專門追求更高倍徑的主炮研製,畢竟那非常費錢的,且沒有市場價值。

但如今不同了,李衛國帶領下的中國海軍改寫了歷史程序,中國海軍的炮瞄系統從機械式人眼瞄準升級到了藉助光學儀器瞄準具,觀測距離達到一萬米,所以25倍徑的炮管膛壓自然沒法將炮彈射到一萬米的地方。導致中國海軍艦炮研究所不斷進行研製更大倍徑的主炮炮管,在李衛國的指導下,最終誕生了305毫米50倍徑的強大艦炮。

如今英國海軍被中國海軍打敗,逼得他們不得不加大力度和資金投入大口徑大倍徑主炮的研製工作,但他們一時半會兒根本找不到合適耐高壓、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的炮管內壁膛線材料,能夠研製出35倍徑的12英寸主炮,已經足以自傲了。

但偏偏英國人的敵人擁有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這尼瑪一旦打起來,英國海軍還是要吃虧啊!

本傑明蛋疼,站起來走兩步。還是扯著蛋疼。

“情報表明,中國海軍有一種新式瞄準技術,可在一萬米外的地方達到很高的命中率,如果我們的主炮射程達不到一萬米,還是要捱打的。”

“首相閣下,您的擔憂我們考慮過了,所以我們增加了裝甲防護,14英寸的鍛鐵裝甲,絕對防得住從一萬米外射來的12英寸穿甲彈。”

紐卡斯爾急忙解釋道。實際上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防得住,畢竟他們無法獲得中國海軍的305主炮或者是炮彈。之所以說防得住,主要是為了打消本傑明的顧慮,讓他同意加大對海軍的撥款和政策傾斜。

“但願你們是對的。我希望下一場戰爭,大英帝國海軍能夠洗刷恥辱。”

“復仇級很好,就叫復仇,我們就是要復仇!”

本傑明忙得很。根本沒工夫詳細聽報告,他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看到海軍有信心打贏下一場戰爭。否則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撥款的。

在二十世紀以前,各**費開支都佔到國家財政開支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