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區和東北戰區轄下的三十八鎮神策軍,總兵力80餘萬人,投入西伯利亞戰場,準備同沙俄帝國一決高下。
沙俄帝國雖然貧窮落後,工業實力也在列強中墊底,但沙俄帝國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的,表現在陸軍規模的龐大。
這一次,尼古拉二世親自督戰,沙俄陸軍出動了117個步兵師,總兵力142萬人,攜帶火炮5820門,重機槍822挺。
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動員一百多萬大軍,單憑這一點,就值得李衛國御駕親征一次了。
雖然李衛國這一次帶的兵力只有80餘萬人,卻都是中華帝國的常備陸軍,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光火炮就有6400門,重機槍2400挺,戰車800輛,偵察機48架。
中華帝國神策軍兵力精銳,但數量少於沙俄帝**隊,所以這一次西伯利亞會戰初期和中期,李衛國做的是防守打算,在會戰後期進行全面反擊。
因此,神策軍的火炮以75毫米步兵炮和155毫米重榴彈炮為主,戰車在初期只作為機動力量保留,哪裡戰鬥激烈或者兵力吃緊就支援哪裡。
相反,沙俄帝**的火炮雖然也有5800多門,卻以進攻為主,攻城炮居多,約佔據一半左右。
這是因為中華帝國神策軍以防禦為主,堅固的防禦工事,逼得沙俄軍隊不得不增加攻城炮的數量。
這樣一來,沙俄軍隊的野戰火炮數量不足三千門,一旦進攻受挫折,將不得不在野外同中華帝**進行激戰,野戰炮的不足,到時候將非常吃虧。
不過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幕僚們並沒有發現這一點,他們在中華帝國的情報系統很脆弱,並沒有掌握李衛國這一次帶來了多少門火炮。
中俄西伯利亞會戰的首戰,發生在中俄邊境的唐努烏梁海以北、柏海兒湖西南和大興安嶺以西的地區,交戰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
作為西伯利亞會戰的首戰,沙俄帝國可以說出動了最強的戰鬥力,142萬大軍出動了111萬人投入正面戰場,剩下的兵力作為預備隊。
沙俄帝**的主攻方向是柏海兒湖西南的額爾口城,那裡是西伯利亞大草原通往蒙古大漠的唯一一條通道上的關隘,中華帝國神策軍唯一一座平原上的城池。
至於其他兩個方向,唐努烏梁海和大興安嶺都是崇山峻嶺,中華帝國神策軍在山頭上修建防禦工事,居高臨下,據險而守,易守難攻。
此前沙俄帝**在中華帝國西北邊境藩國布哈拉汗國作戰時,俄軍進攻中華帝國神策軍重兵防禦的山地工事,吃了大虧。
因此這一次,沙俄帝**只是在唐努烏梁海和大興安嶺各不知了二十萬兵力,雖然也是進攻,卻以佯攻牽制為主,主攻方向全都壓在了額爾口城。
這一點李衛國早就預料到了,所以李衛國這一次帶來的八十萬大軍,六十萬集中在額爾口城附近,另外二十萬駐紮在唐努烏梁海和大興安嶺一側。
雖然李衛國猜對這兩處地方都是俄軍的佯攻方向,但也不敢大意。
額爾口城的東邊是柏海兒湖,西邊是唐努烏梁海。
時間進入十一月下旬,北半球已經進入了寒冷的冬季,而西伯利亞地區更是寒冷非常。
選擇這樣一個鬼天氣開打,李衛國也不得不佩服尼古拉二世的任性。
要是放在古代,冬天出兵那純粹就是找死。
即便放在近代,冬天出兵打仗,也是九死一生,當年拿破崙遠征沙俄帝國的慘敗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但尼古拉二世還是這麼做了,可能他以為這個時候出兵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在第一場大雪降臨前,攻陷額爾口城,然後俄軍就可以住在暖和的土炕屋子裡過冬了。
額爾口城鎮守府,李衛國御駕親征,抵達這裡。
第二天一大早,李衛國就頂著北方寒冷的早晨,帶著一行官員和將軍視察額爾口城防務。
二十年前的額爾口城還是一個只有駐軍家屬的邊關小城,經過二十年的大力建設,此時的額爾口城已經成為人口二十萬的中等城市了。
這些人口得益於一段時間內的中俄和平蜜月期,那時候沙俄帝國還沒有加入協約國陣營,所以中俄貿易繁榮,令這座邊關口岸繁榮起來。
但如今,這裡要打仗了,大部分非戰鬥人員已經撤離,房屋都被中華帝國官府收購,用來安置中華帝**隊、後勤物資倉庫等。
昔日繁華的時候,這裡建設了大量的樓房,全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標號也都是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