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海軍奪取該地區的制海權,就可以利用航空母艦,直接從海岸線附近起飛f18艦載戰鬥機投入戰鬥了。
為此,中華帝國海軍這一次出動了八艘航空母艦,這是中華帝國海軍在世界大戰期間和結束後建造的八艘最強大的航空母艦。
這八艘航空母艦的原型是當時建造一半的超級戰列艦定遠號,擁有超級戰列艦強悍的裝甲防護能力,以及高達三十節的充沛航速,排水量都在五萬噸的大型航空母艦。
此後中華帝國海軍將八艘航空母艦重新以八大遠進行命名,分別讓定遠、致遠、靖遠、經遠、平遠、鎮遠、濟遠、來遠這八艘曾經的戰列艦滿血復活,重新成為中華帝國海軍戰鬥序列中的一員。
直至今日,德意志帝國海軍雖然也不再用輪船改裝航母,也開始自行建造航空母艦,卻沒有一艘航空母艦的噸位達到五萬噸級的,德意志帝國海軍的現役最強航空母艦,也不過才三萬五千噸而已。
這就是中華帝國海軍的強大所在,擁有無與倫比的工業造船能力,以及強大的財政支援,完全不是德意志帝國能夠相比的。
中華帝國海軍除了派遣八艘大型航空母艦前往西非戰場之外,為了顯示中華帝國海軍的強大,名義上派遣中華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抵達非洲,但那不過是迷惑德意志帝國海軍而已,實際上中華帝國海軍從太平洋艦隊又抽調了大量主力戰艦,為的就是給中華帝國陸軍提供強大的海上炮火支援。
而中華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則按兵不動,一直監視著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若是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前往德屬西南非洲參戰的話,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就會參戰。
這樣一來,中華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只要不參戰,就表明中華帝國的一種態度,還沒有跟德意志帝國全面開戰。就是在警告德意志帝國,如果出動公海艦隊主力的話,就等同跟中華帝國全面開戰了。
這等於將全面開戰的發號令交給了德意志帝國,反而會讓德意志帝國糾結萬分,開戰也不是,不開戰也不是。
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欺負人,畢竟中華帝國海軍擁有大小戰艦一萬多艘,總噸位一千兩百五十萬噸,而德意志帝國目前各種戰艦才兩千餘艘,總噸位不過兩百七十萬噸。
數量和噸位的巨大差距,也讓德意志帝國海軍不敢輕易進入大西洋犯險。畢竟公海艦隊的戰艦數量少,噸位少,就算每艘戰艦都跟中華帝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實力相當,一旦爆發海戰,雙方一比一比例的戰沉,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的結局是全軍覆沒,在沒有一艘可用戰艦,而中華帝國海軍則只損失了總數量的五分之一而已,剩下的五分之四的戰艦,就可以徹底虐殺德國。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在海戰期間超常發揮,打敗了比自己數量多四倍,噸位多五倍的中華帝國海軍。
可惜那幾乎不太可能發生!
因此,只要中華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還呆在歐洲,那麼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就不太可能前去增援德屬西南非洲。
兵部給李衛國御覽的報告上面,海軍將出動各類戰艦兩千餘艘,其中直接參戰的作戰艦艇四百餘艘,剩下的則是運兵艦、醫院船、補給艦、巡邏艦、通訊艦、拖船等輔助艦船。
作戰艦艇除了上面提及的八艘定遠級大型航空母艦之外,還有超級戰列艦兩艘、超無畏型戰列艦八艘、無畏型戰列艦二十艘、重巡航艦十一艘、輕巡航艦四十五艘、護衛艦兩百三十七艘、潛艇二十二艘,剩下的就是大量的登陸艦了。
除了八艘定遠級航空母艦是在超級戰列艦艦體上改裝而來,其他超無畏戰列艦、無畏型戰列艦等都是在世界大戰期間,中華帝國海軍俘虜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戰艦,也就是大多數都是英國造戰艦,在這幾年都陸續進入中華帝國的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裝備中華帝國海軍最強大的武器系統和通訊系統,不過裝甲和動力都沒有進行改裝,因為太過麻煩,有些不划算。
唯一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則是兩艘新式超級戰列艦。
這是中華帝國海軍在世界大戰之後,進入二十世紀時唯一建造的兩艘超級戰列艦,屬於帝國級,由南都造船廠承建,分別於一個月前和三個月前先後服役,一艘被命名為始皇大帝號,另一艘被命名為漢武大帝號,都是以中華史上秦漢時期最著名的兩位皇帝命名,象徵著這兩艘超級戰列艦的強大。
當初兩艘帝國級戰列艦一共獲得了1。15億人民幣的撥款,中華帝國傳統的戰列艦造船廠都沒有競標成功,反而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