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蓋長嘆一聲:“風景這般獨好,果然是唐禕的來報,遊元遊御史,真的不屈而死了嗎?”
李大亮點了點頭:“是的,聽唐主薄說,遊御史被楊玄感捉住,讓唐主薄以刀架在他脖子上,脅迫他附逆,結果遊御史為了保護唐主薄,主動刎頸殉國。唐主薄正是藉著扶遊御史靈柩回河內老家的名義,才脫出敵掌,搶先控制了懷州,要不然這會兒懷州只怕已經落入敵手了。”
樊子蓋點了點頭:“懷州有我一早暗派的兩千精兵,守住幾天應該問題不大,你來之時,戰況如何?”
李大亮正色道:“唐主薄剛剛控制懷州之後,就斬殺了監督他的一個楊府家將,然後趁著楊玄感的大軍未到,差小的急速回來報信,他還說,想擺個空城計,賺楊玄感入城,若是能直接以伏兵擊殺此賊,則叛亂可平。”
樊子蓋嘆了口氣:“嶽山(唐禕的字)還是太心急了,這是他改不了的毛病,以前楚客(遊元的字)就說過,他雖然天資聰明,可是行事莽撞,需要歷練。楊玄感天下第一勇將,身經百戰,怎麼可能這麼容易中伏?”
樊子蓋自言自語了幾句,抬頭看著李大亮,打量了幾眼,說道:“李大亮,本官看你氣度不凡,不象是普通百姓出身的軍士,莫非你是世家子弟?”
李大亮面不改色,說道:“不敢欺瞞樊留守,小的曾祖乃是北魏度支尚書李公諱啖之,祖父乃是北魏岐州刺史李公諱綱,先考乃是我朝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李公諱充節是也。”
樊子蓋的臉色一變:“你是李總管之子?”他本來想要本能地跟上一句,為何淪落如此,卻突然收住了口,因為他記得這李充節曾任朔州總管,隨高穎大破過突厥沙缽略可汗,卻在後來被人舉報有謀反之嫌。這才被楊堅用楊義臣替換,而他路上憂憤而死,李家也就此沒落,卻想不到這李大亮居然繼承父親的袍澤。重新參軍,當了一個傳令小兵。
李大亮也看出了樊子蓋的疑惑,朗聲道:“家門不幸,小的又非家中嫡長子,未能襲承先考的爵位。但不敢忘卻先父的教誨,將門之子,便當征戰沙場,馬革裹屍,所以前歲至尊征伐高句麗,大徵天下壯士從軍,小的不才,卻也激動不已,離家從軍。”
“只是小的未上沙場,大軍便已經回師。而這回小的又被分配到東都的番上留守部隊,未能從徵高句麗,實在是平生之憾事,若非被安排駐守河內郡,也無機會面見樊留守!”
樊子蓋很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果然是將門虎子,氣度不凡,本官沒有記錯的話,你應該是隸屬於右御衛的右監門將軍,龐玉龐將軍的屬下吧。”
李大亮微微一笑:“正是。小的在龐將軍屬下任隊正一職。”
樊子蓋正色道:“很好,李大亮,現在本留守任命你為龐將軍帳下的兵曹參軍,你且去一邊廂房歇息片刻。本留守現在要迅速地發出公文,頭一條就是要發到關中,讓留守那裡的衛玄衛大人作好準備,以防楊賊亂黨趁機在關中作亂,此外,還需要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兵來洛陽助我平叛。”
一邊的一個幕僚忍不住插了句嘴:“堂尊,這楊玄感起兵,不過萬餘民夫,烏合之眾而已,用得著這樣興師動眾嗎?”
樊子蓋一扭頭,狠狠地瞪了這個幕僚一眼,嚇得他低頭不敢再語,樊子蓋厲聲道:“你個刀筆小吏懂什麼?楊玄感天下名將,又有李密這樣的絕代謀士助之,哪是那些佔山為王的山大王可比?若是我軍迎擊不力,只怕他能長驅直入這裡,本留守奉旨鎮守國都,自要護東都萬全,來不得半點風險,懂嗎?”
樊子蓋罵完這個幕僚之後,看著李大亮,說道:“你可以下去了。”
李大亮拱手一行禮,就走下堂去,而黃君漢把那絹帛往堂上恭敬地一放,也要退下,樊子蓋卻突然說道:“黃牢頭,你這些防備別人在信件上下毒的辦法,是誰教你的?”
黃君漢回道:“不敢有瞞堂尊,小的在當牢頭的時候,曾經跟隨刑部侍郎王世充王侍郎,斷過幾個案子,其中就有賊人在信件上下毒,又把信件故意粘在一起,受害人情急之下,沾了口水去翻信,就中毒而亡,所以剛才小的看這絹布溼透,怕那來使以這種方式害堂尊。”
樊子蓋滿意地點了點頭:“原來是跟過王侍郎的人,怪不得有如此見識。對了,王侍郎回東都後,你見過他沒有?”
黃君漢搖了搖頭:“王侍郎一個半月前回東都後,就受了風寒,積勞成疾,一直臥病不起,已經有一個多月沒去刑部署理公事了。”
樊子蓋嘆了口氣:“唉,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