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2 / 4)

小說:玉扇神劍 作者:噹噹噹當

外,知道巫峽之行關係甚大,而石老幫主既然對於巫峽實情未便說明,想是定有難言之隱,自是不便探問。便才拱手說道:“如此老哥哥就不便深留,此去巫峽,原極易尋找。但是,四川境內,老哥哥較為熟悉,命青兒伴同前往,沿途也好有個使喚。我就在莊內靜待石老弟的佳音,說不定老哥哥尚有一事,還要仰仗石老弟義伸授手,石老幫主一見奇門劍客立意要孫兒向青相送,也就不再堅辭,拱手說道:“此行實是緊急,老哥哥有何差使,回來—命就是。”說著便帶著風姑娘薛姑娘和向青,直向巫峽奔去。

何雲風姑娘稟性要強,雖然心裡懸念著肖小俠的行蹤,並不願意流露在顏面之上 一路上還展開眉尖,和向青隨意地談笑著。

風姑娘看見向青肩上帶著一隻小猴子,深褐色的毛,光澤可愛,咕溜地一對火眼,更顯得分外精神,極討人喜愛。風姑娘隨意逗著問道:“青侄想是對這隻猴子極為鍾愛,所以長途跋涉,也攜帶著隨身不高。”

向青輕輕地笑了一笑,眨眨眼睛說道:“風姑姑!有一句古詩你還記得否?說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渡萬重山’。”

風姑娘點點頭說道:“這是李白的一首詩,青侄你問它則甚?”

向青笑道:“侄兒彷彿聽說這首詩正是太白乘舟穿過三峽時所寫,除了敘述三峽水流湍急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說明三峽兩岸猴子多。”

風姑娘是人中之風,不僅武學精絕,文章詞話也多博覽,詩歌曲譜俱下過功夫。不過對於太白這句詩是否當年就是敘述舟經三峽的情況,一時既記它不起,又無從查考,同時也奇怪向青此時如何突然提起這首詩來。

當時風姑娘只好坦率地說道:“太白這句:“兩岸猿聲啼不住,是否就是描述三峽風光,一時倒是記憶不起,不過,‘巫峽猿啼’乃為騷人墨客所稱道,所以三峽猴子多,想來是實情。”

向青笑道:“侄兒只是跟風姑娘說笑的,侄兒久住川中,焉有不知道三峽情形之理。只是近來聽說情形有些變化,尤其是巫峽夾岸峭壁懸巖之處,山徑俱無,即使身負絕頂輕功,也難能登臨巫峽臨江處絕頂。據說是有人故設艱難,平空懸巖,使人無法立足。……”

何雲風姑娘笑道:“巫峽既為雪面追魂和環跟黑煞所佔,自然無別人敢在巫峽夾岸弄些玄虛了。青侄大可不必如此發愁,黑白二怪憑功力行走之處,諒來我們亦可走過。”

向青搖頭說道:“除非凌空虛渡,否則絕難上得巫峽兩岸夾岸的峭壁。黑白兩怪雖有暗徑,這暗徑無人知曉,可是,卻瞞不過牲畜。”

向青說著用手摸著肩上的小猴子,接著說道:“巫峽上多的是猴子,這條暗徑只有猴子知道。與其到時無路摸索,倒何妨借重猴子呢?”

何雲風姑娘這才明瞭向青為何要攜帶猴子同行的原因。向青年齡不大,可是處處能處心積慮,極具機智,倒是極為難得。

何雲風姑娘心裡頓時倒是存了一點私心,等到將來巫峽事畢,回到萬縣,能在向家莊上小住,一定要傳授幾手功夫給向青。姑娘這一點私心,差一點毀了一個武林奇葩的燦爛前程,這卻是後話,此處不表。

石老幫主—行趕到巫峽時,棄舟登岸。

歷經三峽,此時才探覺三峽風光天生而成,處處無不是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峽中江流湍急,兩岸捲起浪堆如雪,水聲如雷,舟行似箭。熟練舟子點撥之間,瞬息十丈開外,險則險矣,險中更有奇觀,令人甘願冒粉身碎骨沉澱江流之險,乘輕舟順流而下,亦人生之大觀。

溯流而上的船隻,則情形迥然有變,全憑縴夫兩岸拉縴而行,哼呵之聲,彼起此落,又配合兩岸猿啼,又別有令人心動的景色,令人感觸萬千了。

兩岸峭臂壁懸巖,青天一線,令人有仰面不知所止的感覺。峭壁懸巖常年無人足跡,青紫一色,分不清是厚苔抑是矮松。更少有人注意到在這峭壁懸巖之上,竟然還有人蹤。

石老幫主停足在纖道上,仰首打量迎面的石壁,半響才回頭對風姑娘說道:“風兒!你覺得這堵石壁有何異之處否?”

鳳姑娘微微一笑說道:“巫峽猿啼為人所皆知,可是此處猿啼稀少,不無可異之處。”

石老幫主笑道:“此處猿蹤倒有,稀少是可疑之一;其行蹤鬼祟,似為人所豢熟,為可疑之二。”

正說著話時,在十丈遠近有一個石隙的地方,有一隻褐色老猿單腳踩著石隙,前爪正在抓緊一叢矮草,貼著石壁而站。這裡的人都是身具武功,目力神銳的人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