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他們走後。李奇手往屋內一伸,笑道:“二位裡面請。”
“請。”
“趙知州什麼時候到的?”李奇邊走邊問道。
“哦,昨日剛到的,這段日子內子給你添麻煩了。明誠感激不盡。”
李奇忙搖頭道:“哪裡的話,趙知州太客氣了,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清………令夫人能夠傾囊相助,我感激都還來不及了,怎麼能說是麻煩了。”
來到屋內,李奇請他們坐下,又命人斟茶,而後問道:“對了,趙知州,你和那滕吉三木很熟麼?”
他對這年頭的日本真不瞭解,方才聽說趙明誠還去過日本,便想打聽打聽。
趙明誠點頭道:“也算得上吧,他素來就很仰慕我大宋的文化,求知若渴,曾三番四次上門求教,一來二回,也就熟悉了。”
李奇點點頭道:“那你對他們這些倭人有什麼看法?”
趙明誠不知李奇為何這般問,如實道:“很好啊,特別是對我們大宋商人,他們都表現的非常熱忱、友好,我去他們那裡做客,他們也是盛情款待。”
李奇嗯了一聲,又問道:“那為何我大宋沒有與他們日本建立外交關係?”
“這個………。”
李清照突然道:“這都是自尊心在作怪。”
李奇一愣,道:“趙夫人有何見解?”
李清照望向趙明誠,後者點頭笑道:“為夫倒也想聽聽夫人的見解。”
李清照微微笑道:“方才夫君所說的,只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百姓都應當具備的,而且我大宋商人還給他們帶去了財富,其實倭人骨子裡還是挺驕傲的,甚至可以說是自大。”
李奇點頭道:“這點我絕對的贊同。”
李清照對於李奇這種沒由來的支援都習以為常了,也沒有在意,接著道:“古書上曾記載了,當初唐朝鼎盛時期,倭國曾三番四次派人前來中原學習,那時候他們的確是非常仰慕的我們中原的文化,但是自從我大宋開國以來,他們倭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吸取唐朝文化後,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文化,望有朝一日能與我大宋並駕齊驅,文化尚且如此,那麼在政治上,就更顯得突出了。當初神宗皇帝時期,我大宋原本想與倭國建立外交聯絡,但就因為神宗皇帝給倭主的那封信中的一句話,以至於未能成功。”
“一句話?什麼話?”李奇好奇道。
趙明誠道:“哦,事情是這樣的,當年神宗皇帝送了封書信以及一些禮品給倭主,但從此以後,倭國那邊再無迴音,直到五年後,倭國才以他們太宰府的名義發了一封回信。這一切只因信中寫到這麼一句話,‘回賜日本國’,關鍵就在於‘回賜’二字上,倭國朝廷上下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拒不接受,他們以為這兩個字將他們倭國擺著了一個藩國的位置上,是對他們的不尊重,所以他們的回信由太宰府發出,但禮品卻是託我大宋商人送回,藉此表明他們的立場。後來我大宋兀自想與倭國建立起良好的外交關係。不過他們對此一直表現的非常冷淡,只回信,不回贈禮品,但是雙方一直有信件來往,直到五六年前,皇上命人去倭國讓他們在本國收集奇珍異寶進貢,從那時起,雙方就斷絕了信件來往,但是民間的買賣一直就未斷過。”
暴汗!想不到宋徽宗那麼猛,有點霸氣。但是人家不理你,你丫就應該弄他們呀。李奇點點頭道:“這倒是挺像倭人的作風,我能夠理解。”
李清照鏗鏘有力的說道:“我不敢評論皇上此舉是否做的對,但是僅憑兩個字,倭國就恁地大動肝火,甚至不惜斷絕兩國的外交,由此可見,這絕非君子之國,氣量狹隘。妄自尊大,令人發笑。而且,以我只見,他們之所以敢恁地做。並非因為他們有骨氣,而且基於在我大宋與倭國民間的海上貿易,既然民間貿易就能滿足倭國那些貴族,他們何須跟我大宋建立外交。”
李清照的愛國思想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其中帶有主觀色彩,也是無可非議。她一直以為自古以來中原大國,本就該八方來朝。唐朝的時候,你屢屢遣使來中原示好,可輪到我大宋了,你態度轉變的就如此之快,我堂堂中原大國向你示好,你倒好,還矯情起來了,這真是給臉不要臉,不是自大又是甚麼。
趙明誠已經習慣了李清照這種無所畏懼的性格,只是苦笑不語。
“趙夫人所言不錯,以前他們可從來不參與我大宋的元旦朝會,如今有求於咱了,就立馬屁顛屁顛的跑來了。”李奇呵呵一笑,道:“不過趙夫人似乎對倭人沒有什麼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