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麻麻的汗珠,要知道北宋的道教可是非常強勢的,道爺在街上都是橫著走,這書要是寫出去了,那還得了了。
李師師和封宜奴不禁也是感到十分擔憂。封宜奴道:“我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來,你前面讓楊過叫小龍女姑姑,可是現在想來,實為不妥,於禮不合呀。”
你還真是會在我傷口上撒鹽呀!李奇渾身一顫,道:“所以………所以我說我不寫了。”
宋徽宗心中也是很掙扎,一方面故事很吸引人,一方面於禮教不合,只能將鬱悶之氣發在李奇這個罪魁禍首的頭上,不悅道:“你當初難道就沒有想到這些嗎?還是你根本就不懂這三綱五常?又或者是你故意這麼寫的?”
封宜奴聽得面色一緊。
要是我考慮周到,我就不會寫了!李奇被他們接連批鬥。心中也窩火,反倒生出幾分楊過的脾性,寫你們也罵,不寫你們也罵,我還偏要這樣寫,誰若不服,站出來試試。沉吟片刻,嘆道:“大官人有所不知,其實我正是因為想得太多了,才會如此寫。”
宋徽宗哦了一聲。道:“此話怎說?”
李奇道:“大官人可還記得楊過的名字從何而來嗎?”
宋徽宗點頭道:“自然記得,郭靖給他取名,單名一個過,字改之,目的就是要他讓記住。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不錯!不錯!”
李奇點頭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也將隨著楊過的成長貫穿全文。大官人,我可也是一個虔誠的教徒,我當然不會去詆譭道教,我也沒有理由去這麼做。但是,世上就真沒有一個像尹志平那樣的道士嗎?我看不然,那些貪官汙吏讀盡聖人書。不也一樣做出了一些豬狗都不如的事情嗎?道士也是人,又不是神,他們也會犯錯,試問人誰無過。但是關鍵你得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犯下的過失,去努力改正,而非一味的逃避,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大官人即位以來,一直提倡以仁政治天下,何謂仁,就是要去包容那些曾經犯下過錯且又決心改正的人。
再說楊過和小龍女,他們兩個自小就無父無母,也沒有人教他們這些大道理,特別是楊過,他幼年就得面對生存的困難,不只有去偷雞摸狗,若要說他偷看寡婦洗澡,我也會相信。而且他們長年居住在古墓,暗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不是他們的錯。但錯終究是錯,他們也將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包括尹志平,不過,他們都會勇於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就是這本書提倡的最核心思想。我覺得一本書首要的不是教人怎樣才是好的,而是教人如此去面對錯誤。是是非非,我不無法說孰對孰錯,但是我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聖人也不例外,沒有錯誤,沒有失敗,沒有意外,那就不是人生,試問沒有人生的小說,誰還會喜歡看。我可以向大官人保證,這本書絕不會令你失望的。”
這人年紀不大,但是說出的話卻中能發人深省,李師師呆了片刻,嘆道:“是啊!人誰無過!。”
宋徽宗也深有感觸,點著頭道:“善莫大焉,善莫大焉,由此可見,勇於面對錯誤,這才是最難的,世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寥寥無幾,唉,為君者更應該如此。”
此話一出,李奇知道自己算是過關了,不容易啊!
宋徽宗瞥了眼李奇,見其長出一口氣,哈哈大笑道:“李奇啊,你若生在三國,恐怕連舌戰群儒的諸葛聖人也非你對手呀!好!你繼續說下去,我倒要看看你會將來如何去面對你現在所犯下的錯誤。”
語音中到帶有幾分幸災樂禍的意思,他知道,這本書一出,必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到時一定會有熱鬧看了,每次都是李奇贏,沒意思,他倒也想看看李奇輸一兩回。不得不說一句,這真是一個無良又無聊的皇帝啊!
“是是是。”
李奇忙點點頭,心裡卻暗自嘀咕起來,小龍女被侮辱,高衙內他們這些公子哥肯定會不爽,而尹志平又是道士,那些道爺定會來找我算賬,更要命的是,楊過和小龍女的關係乃當世人說不容,那些書生、士子肯定也會來找事。操!這麼算下來,我豈不是四面楚歌,唉,我還真是自找罪受。
但是沒有辦法,皇帝擺明想整他,李奇只有硬抗下來,於是又開始說了起來,當然,他直接跳開那個情節,一直說到了傍晚時分。李奇又做了幾道小菜,在吃飯的時候,宋徽宗允許李師師代筆,他對李奇倒是挺放心的,況且還有封宜奴在,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他就能從中出謀劃策了,他對自己的文采可是非常有信心的,欲一試為快。
李奇見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