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存在說白了就是為了戰爭,竟然如此,那麼武學所涉及的課程應該完完全全的為戰爭而服務,而非那誇誇其談。”
眾人聽得是頻頻點頭。
秦檜又道:“以前的武學好高騖遠,這一開辦就說什麼要培養將帥之才,可是這將帥之才又怎能輕易獲得,這無疑是揠苗助長,本末倒置,微臣以為將帥之才應該也要從最基本的開始,為將者,首先應該要了解兵之何用,故此為將者也應該從兵開始,而非讀幾年兵法,就能夠統帥千軍萬馬,這不就是將戰爭視若兒戲。”
厲害呀!這人聰明就是好,即便是不擅長的領域,也能句句說到實處,宰相該當如此啊。李奇聽得也是暗自稱讚。
趙楷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道:“愛卿言之有理,想那金國二太子在最開始也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如今他能成為威震四方的金國二太子,絕非因為他的父親乃是金太祖,其實不管是文,還是武,都必須從最低做起,不知民之疾苦,又怎能造福於民,爾等一定要切記。”
又是完顏宗望,真不知道你是恨他,還是愛他。李奇聽得暗自一嘆。
其實在當初燕雲那一番比試,趙楷無形中已經將完顏宗望視作自己的一個標杆,他要打敗完顏宗望,首先就要超過完顏宗望,從這一方面來說,其實趙楷心裡是非常佩服完顏宗望的,特別是完顏宗望當初所表現出睥睨世間萬物的霸氣,這當時趙楷所不具備的。
“皇上金玉良言,臣等受教了。”
群臣齊聲道。
趙楷又向秦檜道:“愛卿繼續說下去。”
“是。”
秦檜頷首唱喏,繼續說道:“要改變武學,首先改變其本質,就拿那武狀元來說,以前的武學是為了誕生武狀元而存在,而臣以為武學應該為了培養武狀元而存在,武舉的科目只能判斷一個人是可造之材,而非判定此人就能立馬領兵打仗,以前的考生是先入武學,考取狀元后再入朝為官,臣以為當反其道而行,考生先參加武舉,但凡中舉中再入武學學習,以來提升自己。”
白淺諾站出來道:“文舉歷來就是先學後考,再入仕途。”
“文武不同,豈能一概而論。”秦檜與白淺諾也不是第一次在朝中爭論了,這都已經形成了一種常態,反倒是李奇自從趙楷即位以來,就很少與人爭論,又聽秦檜道:“文能如此,那是因為文官有很多歷練的機會,而且我大宋文舉已經處於巔峰,遠勝歷朝歷代,不管是任何方面都非常成熟,但是武官不同,武官一入戰場就得對整個戰場負責,稍有不慎,就可能將我大宋置於萬劫不復之地,故此武舉應該比文舉更加嚴格,而非像以前那樣隨意。”
白淺諾道:“可是如此一來,這武學豈不是更招不到人。”
秦檜道:“武學的學生在今後可能擔當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又豈能隨意招人,以前招的那些人就是最好的例子,那種人不招也罷,以免害人害己。”
“秦愛卿言之有理,朕要的是人才,而非草包。”趙楷點點頭,可眉頭又是一皺,道:“可是白愛卿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若僅憑每年武舉中舉的那寥寥數人,又怎能振興武學?”
秦檜道:“皇上,武狀元尚且都要入武學學習,何況是其他人呢。”
“這………此話怎說?”趙楷錯愕道。
秦檜道:“臣指的其他人,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那些已經入朝為官的將領。”
此話一出,李奇、鄭逸、李綱等中樞大臣都是臉色劇變。
白淺諾黛眉緊蹙,不禁瞧向李奇。
李奇稍稍點了下頭,讓她稍安勿躁,不可魯莽行事。(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求推薦。。。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學改革(下)
大殿中的氣氛已經悄然改變。
“將領?”
趙楷皺眉道:“你的意思莫不是再讓那些將領回武學學習?”
“正是如此。”
秦檜道:“自我大宋建國以來,一直都在提倡天下百姓都該讀書認字,百姓尚且如此,為將者又怎能目不識丁了。其實在很多人看來,我大宋之所以提倡讀書,其因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武將容易擁兵自重,而文官在世人眼中都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之輩,更別提起兵造反了。
不過在臣看來,此話對一半,錯一半,太祖、太宗立下此規定,的確是為了防止有人作亂,但這不是說文官就手無縛雞之力,而是因為文官明大義,識大體,能夠明辨是非,這才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