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必要。中文信及英文信都有,寄件地址皆為隨機取碼、毫無意義的字母排列組合。
這就是網路時代下的新經濟模式。
更怪異的是,這些信件都在同一天收到──元月二十六日。也就是辜明卉死於火災的當天!
一天收到一百二十封垃圾信件?好像太多了。
據說,臺灣一天在網路上流通的垃圾郵件超過一億封,相當驚人。一般人每天平均會收到四十二封垃圾郵件。如我,平常整天在臺北市四處晃盪,不常上網,使用e…mail的機會也不多,單日收到的垃圾信件高達二十封,卻也算是少的了。
除此之外,這些信件皆標示“未讀”。亦即,辜明卉尚未讀過這些信件。
當然,沒有人會花時間去閱讀這些毫無意義的郵件,一看到就會直接刪除。辜明卉之所以沒有刪除這些信,很可能表示當時她在死亡前沒有上bbs站。
同時,這也表示在元月二十六號以前,辜明卉的信箱全是空的──或者她刪除了信箱中所有的信件。
不過,根據社群大樓管理員的證詞,辜明卉在網路上似乎交了許多網友。若是如此,她應該不太可能從未保留bbs上的網友信件。但她的信箱卻是空的。
難道說,在元月二十六日之前,辜明卉的bbs站信箱也塞滿了垃圾郵件?
無論如何,這麼多垃圾郵件,究竟有何意味?
我忽然想起辜崇希的話──這會不會跟“尋人遊戲”有關?
──從垃圾信的內容中,拼湊出有正確的字串,藉此找到網路殺人魔在“人狼城online”上的位置。
不必親身體驗這樣的遊戲,光看信件數量就令我頭皮發麻。
那麼,這表示辜明卉在個人電腦中,和小哲通訊所提到“尋人遊戲根本是騙人的”並不全然是謊言了?倘若抽離了辜崇希的證言,這些垃圾信件又有什麼意義?
雖然知道其中可能藏有關鍵的破案線索,但我此刻實在無法捺著性子,一篇一篇仔細去讀這些窮極無聊的郵件。考慮良久,我決定將郵件全都轉寄到徵信社的信箱存檔,待日後有時間再回辦公室慢慢研究。
花了十來分鐘,才把一百二十封信件轉寄完畢。望著信件上那些矯情、僵硬的商業標題,我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一連上網路,開啟信箱,第一件事就是刪除垃圾信件──這是現代人的標準習慣。期待立刻有朋友透過電子郵件,探尋自己的近況。然而,等候許久所收到的,仍然是新的垃圾郵件。
那麼,如果我刪掉這些信件,就像辜明卉親自上站的情況一樣,會發生什麼事呢?
按下d,我刪除了幾封信件。
令我眼睛一亮的是,就在不到十秒內,垃圾郵件又填滿了信箱!
我又試著兩次。同樣的,不管我刪掉幾封,新的垃圾信件都會馬上填滿信箱。
──原因沒有別的。這個信箱被“盯上”了。亦即,有某個人在遠端掛上了寄信程式,鎖定辜明卉的信箱,不停地塞爆她的電子郵件!
所以說,辜明卉才會疲於刪除信件,最後只得換了好幾個bbs站註冊嗎?
然而,這個神秘的追蹤者,仍然鎖定她新註冊的bbs信箱,繼續塞爆她的信箱。
無論如何,我已經漸漸可以感覺到,確實有人在網路上暗中窺視著辜明卉!
接下來的問題是,那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記得以前在高職上電腦課時,外型頹廢、不拘小節的老師,因為擋不住同學的起鬨,要問出一些成為駭客的絕招,曾經在課堂上提過一個名詞,叫做“服務拒絕攻擊”。
為遠端使用者進行各種通訊服務,原本就是網路存在的目的。然而,就像是高速公路系統,網路的流量是有限度的。若密集地利用既有的通訊服務,長時間佔據大量網路傳輸資源,就可以癱瘓整個網路系統──這即是服務拒絕攻擊。
例如說,在網路上號召兩千箇中華電信的行動電話使用者,聚集在臺北火車站,於同一時間撥打手機,就能令基地臺因為忙不過來而停止運作。
在軍事行動上,也經常出現這類攻擊。
若想攻擊一個在周邊柵欄上安裝震動感應器的軍事基地,攻擊者可以趁深夜時分,以小石塊朝柵欄投擲,然後立刻遠離。小石頭觸發了震動感應器,造成警鈴大作。守衛者於是外出檢視,但卻找不到任何異狀,只好返回工作崗位。
接著,攻擊者再度向柵欄投擲小石塊,再度引起警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