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久不衰。
華爾街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數不清的大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裡。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湧到這裡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導致信貸市場緊縮,使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直接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甚至淪為華爾街恐慌浪潮的象徵。由於客戶和貸款方爭先恐後地從貝爾斯登提取資金,該公司被迫接受美聯儲支援的緊急併購方案。與此同時,分析師們預期銀行業還將蒙受更多損失。
華爾街的工作者們居住在曼哈頓島最昂貴的上東區,在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時代廣場辦公。2006年他們平均每人領到了萬美元的紅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次貸的擊鼓傳花遊戲(3)
在2007年冬季,華爾街正在度過7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蔓延的次級債危機不斷擊倒一個又一個多米諾骨牌,裁員風潮正在席捲華爾街上那些每平方英尺月租突破100美元的寫字樓。
由於次級債風暴的打擊,2007年1月至11月,美國金融業總共裁員萬人,是2006年的3倍,打破了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時裁減12萬個金融業職位的歷史記錄。
彼得·希德(Peter Heed)是摩根士丹利的一名分析師,他所在的部門並不涉及次級債業務,並且今年還取得了盈利,但仍然有4名員工接到了解僱書。
2007年10月2日,摩根士丹利宣佈將裁員600人,裁員的目標是與次級債關係密切的抵押和固定收益部門,約佔該公司房貸部門員工總數的1/4。公司表示,旗下3家美國抵押貸款公司將裁員約500人。摩根士丹利是在第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在次級債上虧損億美元后做出這一決定的。
大約兩週後,10月17日,摩根士丹利再次宣佈裁員300人。“為了應對眼下的市場環境,我們有選擇性地改變一些部門的規模。”公司發言人解釋說。
除了摩根士丹利外,自2007年夏季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貝爾斯登、美國銀行、雷曼兄弟、UBS、滙豐銀行和瑞士信貸等華爾街金融巨頭也先後宣佈在住房抵押貸款、銀行業和槓桿金融部門裁員。
漲潮的時候看不出孰優孰劣,一旦潮退便涇渭分明。根據《紐約時報》統計,截至2007年10月,因為次級債損失而裁員的銀行有8家,共裁員8270人。若加上貝爾斯登11月份裁員的650人,8家銀行共裁員將近9000人。
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大宗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自從2007年年初以來,至少有100家抵押貸款公司停止運營、關閉或者被出售。
2008年以來,包括雷曼兄弟、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銀行,都在減少固定收益的交易、證券化、自產管理和投資銀行部門的人員,一些行政和技術部門的員工也被遣散。高盛集團在1月份表示,他們可能裁員1500人來清除業績不佳的僱員。目前花旗集團已經裁員,雷曼兄弟裁員達18%,摩根士丹利裁員,美林證券為。
華爾街的高階管理人員也不能“倖免於難”,6個執行長、8個總裁或其他高管,以及至少19個部門主管在次貸危機中“下崗”。這其中包括本書提到的花旗集團的查爾斯·普林斯、貝爾斯登的CEO詹姆斯·凱恩和瑞士銀行的CEO彼得·伍夫利。
次貸危機導致2007年下半年私人股權投資活動和結構性融資產品銷售的成交量驟降,依附於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律師事務所也不得不進行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裁員。
1990年經濟衰退時,紐約金融業的僱員數量由26萬減少到21萬,這意味著每5名華爾街職員中就有一人失去工作。華爾街之後用了5年時間才恢復到衰退之前的僱員數量。
裁員是減少次級債損失的最簡單辦法,但也並非沒有成本。貝爾斯登11月裁員時,公司表示將向被解僱員工提供一次性買斷費用、津貼和再就業服務。通常公司會給出6個月的工資作為解僱費。這筆錢以華爾街人的收入結構來看並不高,因為收入的多數是在年終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