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簡單的人物。
至少,他讓某些蜀漢重量級人物——悄無聲息的從三國曆史中蒸發掉了。 。。
第7節 這年頭,收藏IQ也會貶值的
從前幾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劉禪並非完全的昏聵無能之輩。他非但不是那種養尊處優,遊手好閒就混成皇帝的二世祖,而且更可能曾親自參與,乃至親自策劃過蜀漢奪嫡之爭,併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劉禪同志從出生到青年的那些日子,也正是劉備奪取荊州,奪取益州,登基為皇的日子;也正是蜀漢政權擴充最快,人際關係最混亂,勢力關係最複雜的日子。
他眼看著自己的父親,從小小的左將軍,掛名“皇叔”,到蜀漢天子。又眼看著請求他父親幫助的劉璋、張魯勢力,從求助者,到被所謂的“援軍”消滅。他眼看著自己的父親的嫡親長子劉封(分析見前文,存疑),只因為‘莫須有’的罪名,便被勒令自裁。
自幼喪母,父親四處征戰,從沒感受過親人溫暖的劉禪。耳濡目染的是權謀,四周充斥的是阿諛,面對的是如劉備嫡長子(推論結果,存疑)、孫夫人、吳夫人(指劉永之母,存疑)、劉永、劉理等皇族的不斷挑戰。對於任何一個常人而言,在這種環境中無外四種結局:1、自強 2、自暴自棄 3、瘋掉 4、死。
而年幼的劉禪,沒有自暴自棄、沒有瘋、更沒有死;顯然他走的是自強之路。而王者的自強之路,卻從來是踩著別人的屍骨開創的。
劉禪自幼失母,所以他要忍耐,要冷靜對待周遭事物,而沒有跑去母親懷中撒嬌的可能。
劉禪自幼與父親聚少離多,所以他要忍耐,要靠自己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憑藉父親的言傳身教。
劉禪面對父親的妻妾們,同樣需要忍耐,因為他自己的母親已經不在了,如果不與這些“後媽”打好關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讓他生不如死,讓他知道什麼叫“小白菜,地裡黃”。
劉禪面對他的兄弟時,更加需要忍耐,因為漢朝以儒治國,“孝悌”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皇位第一順序繼承人的他如果輕易丟掉這一點,就如同丟掉了皇位。
忍耐、忍耐、再忍耐。
我相信劉禪的政治手腕,也是在這時開始形成的。一種可能不如他老爹成熟,但是足夠保護他自己,讓自己登基為皇的政治智慧,一種忍耐的藝術——韜晦之術。
這是一種護身有術、興國無方的權謀之術,這是一種消極手段中的積極手段。
直到後來,劉禪終於盼到劉備死了……不,是先皇大行,劉禪勉為其難的登基為帝了。
於是乎,蜀漢再也沒有史官了,劉永被放逐到邊荒之地了,而吳懿兄妹(存疑),還有很多根本沒被歷史記載過的人,都莫名其妙的湮滅了。
劉禪執政了,遵循其父“汝於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的交代,兢兢業業地做個守成之君,任憑諸葛亮“鞠躬盡瘁”。
雖然劉禪曾被諸葛亮評價為“甚大增修,過於所望”,雖然曾被評價為“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卻不見他自己有過什麼創新舉動,只是一味的任憑諸葛亮做主。
其實,正如當年小霸王孫策所說“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君主的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善於用人則更為重要,甚至可說彌足珍貴。皇帝並不一定要成為專業人才,皇帝需要做的是,是讓專業人才來輔佐他。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說起來輕巧無比,古今中外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而劉禪,卻在諸葛亮在世前做到了這些。至少——他在表面上做到了。
但若據此說劉禪聰明,甚至於稱其明君,那也是沒有立足點的。關鍵性問題統統在諸葛亮死後暴露無遺。
正如齊桓公在管仲死後被“三小”(指宦官豎刁、名廚易牙、衛國叛臣開方)所害,齊國迅速衰敗,甚至於連齊桓公的屍體都沒人收斂,丟在一間小黑屋任憑蛆蟲滿地一樣。
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也迅速失去了那些人生的光輝點,逐步走向*,走向末路,走向毀滅。
因為他和齊桓公很像,己無能,唯善用人而已。
己無能,唯善用人的好處,在於得其人則無往不利,自己不會去幹擾對方,不會出現“外行管內行”的鬧劇。而己無能,唯善用人的壞處,往往就在於無人可用時,自己則一籌莫展——甚至於閉眼等死。
前面已經說過,劉禪有政治手腕,他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