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好景不長,雖然孫堅在任上表現很好“所在有稱,吏民親附”,但隨後幾年中也只是調到盱眙、下邳等比較富庶的地方做縣丞,而沒有進一步高升。不過對他來說值得慶幸的是,“鄉里知舊,好事少年,往來者常數百人”,由於孫堅俠名已聞於天下,而且大小也當了官;所以很多“道上朋友”、“社會青年”都去投靠了他,使得孫堅從普通公務員向“有黑色會性質的犯罪組織頭目”邁進了一大步。
但至於官運,則直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他的機會才再一次降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18節 我借黃巾上青雲
隨著東漢末年漢恆帝及宦官主導的政治運動——“黨錮”開始運轉,大批漢朝名士乃至普通百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曾經連司馬遷那些反動言論都能容許出版的漢朝,曾經將那些臭老九——知識分子賦予空前地位及言論自由的漢朝,至此徹底變質了。
人們發現他們言論不再自由,他們人身不再自由,甚至於連他們生存本身也不再自由。習慣了自由的人們,卻頃刻間被剝奪了話語權,剝奪了選舉權,剝奪了生存權;無論老幼婦孺,賢愚美醜,都一律陷進這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黨錮之爭”。
隨著運動的加劇,漢朝的統治基礎已經消失殆盡,要再現王莽篡漢“人心思漢”的局面已不可能,這個國家已經註定要被丟進名為歷史的垃圾箱中,所差別的是——誰先來整理垃圾。
此刻受剝削最深,受壓迫最深,最有歷史覺悟性以及最有歷史代表性的農民兄弟們首先跳了出來,以中國原始信仰——道教為其精神食糧,團結起來反抗漢朝的腐朽統治,開始了“打土豪,均貧富”的農民起義。
儘管道教各宗派出現的時間有先後,產生的主客觀條件也有差異,但有一點卻是大體相同的,即大都出現在人民苦難深重,社會矛盾激化的時期。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產生於東漢末政治腐朽黑暗、經濟危機深重的年代;上清、靈寶派則出現於東晉羸弱、十六國分爭時期;北方三個新道派和南方諸符籙新派,則於北宋徽、欽二帝被俘、南宋孱弱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時期,先後面世。究其原因,在於人民處於苦難倍於往昔的境地時,往往想從宗教信仰中尋求暫時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於是各個道派就隨所處的時代應運而生了。一言以蔽之——“國將興,問於民,國將亡,問於神”。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鉅鹿人張角(現在的河北寧晉縣)借“太平道”之名在魏郡起兵反漢,利用太平道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黃巾起義,而張天師的後裔——張修也領導一支五斗米道在漢中加以響應,至於零零散散,各宗各派則不計其數,難以盡述。
張角本是普通一學子,為避亂世而隱於深山採藥為生;後來機緣巧合下偶遇奇人,得傳天書,既而通曉醫理,學會了扶乩批命的手段,也掌握了朝真降聖的神通。從此他三分顏色上大紅,自稱有天神庇佑,能治百病、化千劫,自詡一代宗師。更派遣其八大弟子以傳道名義去各地挽救困苦民眾。由於當時醫療知識匱乏,兼之民不聊生,給個窩頭就能將你當神仙供奉。所以張角的舉措果然爭取到大量民眾支援,組織規模迅速膨脹到以數十萬人計,其發展速度之快之猛,比現代的“*”、“億霖”種種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此張角再不滿足於小小的道教宗主身份,認為推翻腐朽漢朝的時機已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秘密派人與朝廷官宦勾結,準備內應。並將自己組織改稱為“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自封“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封其弟張寶為“地公將軍”,弟張梁為“人公將軍”,以“天地人”三才自居,蓄謀起事。
經過幾番準備,早已按奈不住的張角,在中平元年三月甲子興兵誓師,天下三十六萬太平道信徒隨之響應,義軍燔燒郡縣,殺害長吏,舉國震驚。
由於太平道信眾多配戴黃巾,故此史稱此次起義為“黃巾之亂”,義軍被稱為“黃巾軍”;加之黃巾軍是農民起義軍,反對的是“土豪劣紳”,所以封建歷史提及他們都以“賊”字概之,起義軍參與者又叫——“黃巾賊”。
起義迅速席捲全國,佔領的漢朝土地幾近國土1/3,樂觀輕敵的態度在起義軍中蔓延。但此刻的義軍將領們,卻忽略了至關重要一點,那就是起義開始順利,並不代表一直也會順利下去。
漢朝政府雖腐朽透頂,也畢竟統治了中國長達四百年之久,所謂“爛船也有三分釘”。獲悉張角造反,遂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硃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