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3 / 4)

小說:大宋桃源 作者:冥王

眼裡,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出聲,大家都默默的等待著楊延昭的決定。卻始終沒能從後者嘴裡聽到哪怕一個字眼。

這個場面,讓高文舉想起了前世一篇很著名的描寫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事蹟的文章《我的戰友邱少雲》,那個在美軍空襲中,為了不暴露戰友的性急,在著火的情況下強忍著紋絲不動,活生生被燒死了。他的身後,起碼還有戰友記得名字和他的故事。可是那個年輕的威虜軍士兵呢,他的身後還會有誰記得?高文舉很佩服楊延昭的治兵之道,但是這兩天經過和他的不斷交談,他也多少知道了一些威虜軍在整個大宋朝野的尷尬處境。身為上位者,一支被打上了私人烙印的軍隊,戰鬥力和凝聚力越強,就越發的使人忌憚。從太宗迫於公論不得不承認威虜軍重建的那一天起,這支部隊就註定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處境。高文舉還得知了一個更加讓人無可奈何的情況,就在威虜軍把守的遂城大倉中,有著供應近十萬士兵的各種補給,但那些東西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楊延昭也調不出一箭一槍出來。因為那些東西是供應禁軍的,沒有他們的份

這是個很扯蛋的現實,威虜軍的將士們拼了性命要保護的這批物資,無論以前還是現在,甚至以後,他們都沒有資格使用其中的任何東西。這也就是為何大倉中放罷了一萬多面上等步兵盾,而楊延昭卻還要滿城向老百姓去借門板的原因。高文舉知道,那名在痛苦中掙扎計程車兵絕對不是沒有求生的**,但在那種情況之下,他之所以選擇自盡也不願意讓戰友來搭救自己,就是為了讓戰友留著性命來為自己復仇。這是一支將仇恨銘記在骨子裡的部隊,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復仇

三天了,從契丹人兵臨城下到現在,整整三天了,所有返回的信使帶回來的訊息無一例外的都讓人失望。沒有援軍,遂城被遺忘了,威虜軍被遺忘了楊延昭和他的將士們,只能靠自己來撐過這一劫

高文舉想起了楊延昭昨夜對他說的那番話,覺得很悲哀。楊延昭告訴他,自己之所有如此不顧性命的來證明威虜軍的能力和忠誠,就是希望可以用父子兩代的努力來改善威虜軍在朝廷和官家眼中的地位。希望第三次成立的威虜軍能真正的享受到公正的待遇這就是楊延昭這就是威虜軍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仍然無怨無悔,只為了能讓後輩們不再受到父親和自己的這種待遇

孟良在與大夥聊天的時候很氣憤的說,被所謂的“戰友們”選擇性遺忘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高文舉知道他說的是誰。楊延昭的父親楊業太尉便是如此,而且那個背叛他的,還是當年曾經並肩作戰,被楊業推心置腹、引為知己的潘大帥但楊延昭似乎並不怎麼贊同這個觀點,卻也沒有出言反對。高文舉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也聽人說過這段公案。知道楊業殉國之後,僅僅一年不到,龍精虎猛的潘美也鬱鬱而終了。那麼,幕後黑手是誰也就顯而易見了。而換一個角度來想,一個總是無法掌握軍權的皇帝,對自己人的防範,肯定會大過對外人的防範,為了保證皇權的安定,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也很正常。只是有時候,這種正常顯得太過不近人情和血腥了。

契丹漢軍在攻城車的掩護下,潮水般的衝了上來,整個十里長的戰線上,集中了三股兵力分段集中,目標正是攻城車的三段彈落點處。而宋軍這一次也不得不冒著伴隨著雪花拋灑上城頭的箭雨和石塊進行反擊。由此可見,耶律隆慶的戰術的確已經打中了宋軍的軟肋。戰爭的血腥再次展現在了高文舉的眼前。

檑石、滾木、弓箭、標槍等等各種反擊毫不吝嗇的向城下的幾處契丹兵招呼著,城下的箭支和拋石壓制同樣也加大的力度,雙方的傷亡都很大。而且契丹人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他們扔上城頭的那些玩意,都被宋軍揀起來回應在自己戰友身上了。

雪勢越發的大了起來。耶律隆慶特意為遂城量身定作的四十丈長的雲梯靠了上來,宋軍拼命的用幾丈長的木杈奮力的將雲梯撐離牆面,任憑城下的石塊,箭支打擊在自己身上也沒有絲毫停滯,一把、兩把、三把……越來越多的雲梯被撐離了城牆,平面摔下的雲梯上,依次攀爬的契丹士兵發出陣陣慘叫摔向地面,滾落到護城河中,雪白的地面不斷的被鮮紅的液體勾勒出種種圖案。不過盞茶時分,那觸目驚心的紅色又被潔白的雪花覆蓋了。乾淨的視野中,彷彿什麼也不曾發生過一樣。

沒有有效的法門爬上城頭,任何壓制都是徒勞的。漫天的大雪中,對面也看不清人影,契丹人的攻城車也失去了準頭,根本不知道落到了什麼地方,而城牆附近的喊殺聲也逐漸的低了下來,最終消失,第一拔進攻被打退了。在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