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說下去;李風雲卻先開了口;“大郎為何不去總營見某?”
單雄信笑了起來;“當初他對局勢的看法頗為偏執;對你有很多誤解;不但在定陶和濟陽與你不歡而散;還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次次拒絕你的邀約;所以……”言下之意;現在徐世鼽對局勢的看法改變了;對李風雲的誤解也消除了;但因此造成的矛盾和隔閡卻事實存在;徐世鼽擔心李風雲對其有意見;所以不敢直接去見他;而是透過單雄信從中斡旋。
李風雲笑著搖搖頭;欲言又止。
單雄信以為李風雲心裡有“疙瘩”;遂誠心誠意的勸說道;“大郎畢竟年輕;心性看似沉穩;實則衝動;有時候甚至意氣用事;一怒拔劍。某也是如此;年紀雖然比大郎痴長几歲;但很多時候做人做事還不如大郎。這都是因為磨礪不夠;閱歷不深;當初在濟陽;某對你不也是誤解很深嗎?”
單雄信這是藉著為徐世鼽斡旋之便利;主動向李風雲道歉了。
從通濟渠危機的最終結果來看;正是李風雲攻打河南;挾百萬災民劫掠通濟渠;才贏得了把河南災民送進穎汝地區的機會;否則;就算李風雲不打河南;河南災民也會餓殍遍野;不計其數的無辜生靈將被飢餓和瘟疫活活吞噬。所以從這一結果來說;李風雲當初的決策是正確的;對局勢的分析和推演也是正確的;相反;徐世鼽和瓦崗諸雄因為受自身利益所侷限;因為所處位置不同對局勢的解讀和展望不同;他們當初的保守策略是錯誤的;寄希望於東都、地方官府和地方貴族官僚賑災救人;純粹是自欺欺人;結果只能是生靈塗炭。
李風雲坦然接受了單雄信的道歉。有了這個道歉;兄弟之間的誤會和隔閡消除了;關係恢復正常;彼此才能重新建立真正的信任。
“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李風雲笑道;“我們是從白馬大獄一起殺出來的兄弟;有生死情誼;是一生一世的兄弟;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你們都是某的兄弟;只要你們需要某;某義無反顧;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李風雲這番話擲地有聲;慷慨激昂;聽在單雄信的耳中;暖在單雄信的心裡;那僅有的一點點隔閡就此煙消雲散。
一直在偏帳中側耳傾聽的徐世鼽羞愧難當;當即走了出來;一聲“阿兄……”之後;便要拜倒致歉。李風雲急忙攔住;“某說了;我們是一生一世的兄弟;既然如此;我們便義結金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從此以後;兄弟同心;禍福同當;生死與共。”
李風雲看看單雄信;又看看徐世鼽;然後又看看杜伏威和輔公怙;“你們可願意?”
單雄信當然願意;自李風雲不顧生死;帶著他和徐世鼽在白馬城中;當街劫持監察御史;拯救了他單氏一族的性命之後;他就有了這樣的心思;但當時官府四處追殺;人人自危;根本就顧不上這事。等到風平浪靜了;李風雲卻走了;到芒碭山舉旗造反去了。再等到雙方見面之時;李風雲已是魯西南義軍聯盟的最高統帥;帳下有數萬大軍實力強大的義軍豪帥;雙方已不是一個等級的人物;已無結拜之可能。哪料到世事莫測;如今已是中土第一豪帥的李風雲;竟然主動提出來義結金蘭;此等好事;單雄信豈能肯錯過?
徐世鼽亦是驚喜不已;眼裡更是掠過一絲激動和興奮。
之前他拒絕與李風雲見面;不僅是因為當初誤解了李風雲;還因為他對東征始終有信心;對李風雲的預測始終持懷疑態度;對義軍的未來也並不看好;擔心受到義軍的連累以致於整個家族灰飛煙滅;所以他不但與瓦崗人若即若離;與李風雲這個天下第一豪帥更要保持距離。然而;東征當真失敗;但形勢也更惡劣了;在徐世鼽看來;聖主回東都後;必然要把一腔怒火發洩到義軍身上;傾盡全力戡亂剿賊。
但是;他對局勢的預測再一次錯誤。新年之後;他與父親一起去邯鄲;給崔氏家主崔弘升拜年;正好見到了崔家十二娘子。崔鈺向他透露了幾個重要訊息;一是東征大敗後的政局變化;二是聖主要發動二次東征;三是崔氏再一次被捲進了皇統之爭;四是李風雲的身份秘密;而由這個秘密所衍生出來的事情太多太複雜了;但有一點很清晰;李風雲舉旗造反的目的一目瞭然;這使得李風雲理所當然的成了山東貴族集團最為犀利的政治武器。
山東人要大於一場了;一旦局勢明朗了;對山東人有利了;那麼李風雲必然會得到山東貴族集團的鼎力支援;所以此時此刻;與李風雲保持密切關係;給李風雲以支援;雖然是一個風險投資;但回報驚人;其中所蘊含的價值之大難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