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襄城後;北上是進入京畿;西南而下則是南陽;過了南陽就是荊襄;誰敢保證李風雲的真實目標不是荊襄?
“某說了;某要北上打伊闕。”李風雲冷笑;反唇相譏;“蒲山公若懷疑某別有居心;那就不要返回黎陽了;於脆隨某一起北上打東都吧。某可以向你承諾;我們一定會在東都城下與越國公勝利會師。”
李密不以為然;沉吟良久;說道;“黎陽舉兵尚需時日;現在攻打京畿威脅東都;太早了。”
“恰恰相反;某認為時間不夠了;某恨不得今日就攻打伊闕。”李風雲嘆了口氣;搖搖頭;“可惜路途太遠;某雖然督軍急進;日夜兼程;但此刻才到達潁川;距離伊闕還有四百餘里;一路上還要與官軍連番交戰;估計最快也要六七天之後才能抵達伊闕;太遲了。”
李密忍不住嗤之以鼻。太遲了?這話有何依據?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
不過李密無意激怒李風雲;既然李風雲積極北上攻打京畿;願意把豫州戰場的指揮權拱手讓給自己;願意把劫掠潁川倉儲這件美差交給韓相國;給予韓相國足夠發展所需的財力和物力;那還有什麼可說的?苦活累活都由李風雲於了;如果繼續挑三揀四那就純屬沒事找事了。
韓相國也接受了李風雲的建議;於是三人做出決策;由李風雲率聯盟虎賁軍、風雲軍、驃騎軍和中路總管府轄下的聯盟第一、二、三、四、五軍;還有月初在汴水一戰中由魯軍俘虜整編而成的聯盟第二十三軍;於當夜凌晨時分離開潁川戰場;晝伏夜行;悄悄趕赴襄城和潁川兩郡的交界處;在汝水東岸設伏;圍殲從襄城郡支援而來的官軍;一舉摧毀官軍五路圍剿之勢;逆轉義軍在豫州戰場上的劣勢;從而確保李密和韓相國能在最短時間內攻陷和劫掠潁川城。
李風雲率軍離開後;韓相國負責包圍潁川;麾下諸軍將在夜間進入潁川戰場;至於如何攻陷潁川;大家心裡都有算;也就無須具體商議了。
軍議結束;韓相國與李密一起;匆忙返回自己的軍隊;召集諸軍將具體部署。李風雲則十萬火急傳令各軍;吃飽喝足;收拾行裝;凌晨起程趕赴新的戰場。
天黑之後;義軍在潁川城下展開了大範圍的調動;密密麻麻的火把猶如漂浮在夜空上的明星;蔚為壯觀;璀璨奪目;但此景落在潁川軍政官員們的眼裡;卻是非常恐懼。
很明顯;義軍的大部隊來了;從他們所獲得的訊息來推斷;韓相國在通濟渠兩岸至少能拉到十萬人馬。之所以有這樣的估猜;都源於河南連續兩年大災之後;不計其數的平民百姓紛紛背井離鄉南下逃荒;而通濟渠兩岸宋、豫兩地的貴族富豪乘機以賑濟之名;大量截留河南難民;以增加自家莊園和作坊的人力。韓相國和他麾下的一幫豪帥們既然早有造反的想法;當然不會錯過這等招攬人手的絕佳機會;所以韓相國有十萬人馬應該還是保守估計;實際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字。雖然韓相國剛剛舉旗;由農夫和難民組成的軍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但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十幾萬叛軍像洪水一般衝過來;像螞蟻一般湧上城頭;潁川城又能堅持多久?
第二天潁川城裡的世家豪望主動派出秘使;找韓相國談判。他們實在想不通;一向對潁川韓氏忠誠有加、俯首聽命的韓相國怎麼突然不聽話了;像得了失心瘋一般失去理智;像頭髮狂的公牛在豫州境內橫衝直撞;他到底怎麼了?到底想於什麼?
秘使是一位韓家的長者;白髮蒼蒼了;致仕之前也是一位中央大員;在穎汝貴族圈中頗具權威;看到韓相國後;先是面如寒霜;不動聲色;待韓相國恭敬施禮;腆著張臉湊到邊上時;抬手就是一個大巴掌;打得韓相國眼冒金星;委屈得眼淚都差點掉下來了;對李風雲更是恨之入骨;這一個巴掌我是代你受的;有機會一定變本加厲的討回來。
韓家長者怒斥;豎子意欲何為?你小子想於什麼?想死老夫成全你。
韓相國不敢隱瞞。潁川韓氏是他的根;是他的後盾;是唯一可以給他遮風擋雨的家;在今天這個關鍵時刻;守口如瓶很重要;但絕對不能向潁川韓氏隱瞞;畢竟他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了潁川韓氏的利益;於是韓相國竹筒倒豆子;把所有的機密統統“倒”了出來。
韓家長者初始還能平心靜氣地聽;但很快就如坐針氈;忐忑不安了;他萬萬沒想到真相竟如此複雜;沒想到傳說中的兵變竟然是由越國公楊玄感發動;而更嚴重的是;楊玄感的兵變大計尚未開始就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待韓相國說完之後;韓家長者